山東省濱州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王亨波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保障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山東省濱州市始終堅持兒童優(yōu)先,,聚焦新時代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新形勢新要求,,及時將流動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納入各級民政部門關愛保護范圍,針對其家庭特點和流動軌跡,,通過做實關愛保護舉措,,積極構建“3N”工作模式,讓流動兒童流動不缺“愛”,。 整合“N”方力量,,做實關愛保護臺賬 統(tǒng)一部署。濱州市將開展流動兒童摸底排查和關愛保護工作納入各級政府部門重點工作,,結合開展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制定全市統(tǒng)一的流動兒童摸底排查對象標準、工作臺賬并下發(fā)至全部10個縣(市,、區(qū)),,與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摸底排查工作同部署,、同開展,、同落實。 統(tǒng)籌力量,。濱州市整合基層“鐵腳板”,,以“縣級未保中心+民政所+鄉(xiāng)鎮(zhèn)(街道)未保站+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為主要力量,村(居)委會,、專業(yè)社工組織,、基層民政助理員、網(wǎng)格員和志愿者為重要輔助力量,,在全市91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未保站全部建立流動兒童檔案底冊,。在摸排中,重點了解登記兒童戶籍所在地、流動原因,、父母職業(yè),、監(jiān)護及生活等基本情況,細分流動狀態(tài)和困難情形,,設置預警級別,,實現(xiàn)動態(tài)保護。 統(tǒng)攬數(shù)據(jù),。濱州市民政局依托智慧數(shù)據(jù)信息平臺,,整理錄入已摸排出的3000余名流動兒童數(shù)據(jù)信息,形成流動兒童電子檔案,。及時與教育,、婦聯(lián)等部門聯(lián)動,通過一個平臺共享相關數(shù)據(jù),,確保流動兒童相關資料,、風險等級和服務情況得到有效管理,流動兒童的信息隨著流動地的變化而隨時變化,,不因流動而“流失”,。 整合“N”類資源,夯實關愛保護基礎 設立專家?guī)?。濱州市民政局一方面梳理多部門關于兒童福利和救助保護的政策25項,,印制成政策匯編手冊;整理與兒童救助保護相關的常用法律法規(guī)文件,,印制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法律匯編25條,。另一方面,設立兒童福利領域專家智庫,,聯(lián)合專家設計制定兒童家庭監(jiān)護評估表和風險快速評估指標等系列工具量表6套,,為基層開展兒童工作提供指引。 引入分級制,。濱州市民政局將原三級四類孤困兒童預防干預服務模式新增為流動,、涉案、特殊困境等三級七類兒童服務模式,,并圍繞就學,、生活、健康等方面縱向升級發(fā)展服務模型,,完善“紅黃藍綠”四色管理機制,,牽頭與多部門做好七類兒童的兜底保障和關愛保護工作。 打造心語屋,。濱州市民政局推動在兒童福利機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鄉(xiāng)鎮(zhèn)(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全覆蓋設置心理驛站或心語小屋。每個心理驛站(小屋)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心理健康輔導人員,,圍繞服務周邊流動兒童及其家庭研究制訂服務計劃及服務規(guī)范,,編印心理健康服務資源手冊,發(fā)放至每名流動兒童或其監(jiān)護人手中,,常態(tài)化開展心理咨詢,、心理成長課堂等活動,提升心理關愛服務水平,。 整合“N”個計劃,,提升關愛保護質效 實施相伴成長計劃。濱州市健全兒童關愛保護與慈善幫扶有效銜接機制,,市級借助慈善力量募集395萬元,,實施了“益童成長”“童心守護”“筑夢添翼”3個覆蓋流動兒童的成長支持子計劃,通過“物質幫扶+精神關愛”,,依托專業(yè)化社工隊伍,,為重點流動兒童制訂短期幫扶措施和長期幫扶計劃。 實施點亮心愿計劃,。每年,,濱州市民政局在全市范圍內(nèi)開展“圓夢微心愿 點亮新希望”系列活動,,征集匯總流動等特殊家庭兒童心愿并向社會發(fā)布,,積極動員愛心企業(yè)、愛心個人,、單位等力量“一對一”認領,,為孩子們達成心愿,進一步提升關愛溫度,。 實施行走風景計劃,。結合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心安城市,、兒童友好城市工作,,濱州市民政局以全市1200余塊城市路名牌為載體,從加大未成年人保護角度融入流動兒童關愛保護等10類展示元素,,讓深入大街小巷的路名牌成為關愛流動兒童的宣傳欄,,打造了一條條行走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