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莫不需名,。地名是歷史的見證,,是文化的記憶,是情感的寄托,,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彰顯著中華兒女的“情”與“夢”。為堅定中華文化自信,,弘揚優(yōu)秀地名文脈,,凝聚愛國愛家情懷,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氛圍,,民政部區(qū)劃地名司,、《中國地名大會》節(jié)目組擬配合《中國地名大會》(第二季)節(jié)目舉辦,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我所知道的地名故事”征集活動,。有關事項如下,。
一、活動主題
征集活動以地名故事為主題,,通過文章,、短視頻、歌曲繪畫等形式,,展現人與地名間的情感聯系,、地名背后的動人故事以及地名所蘊含的深厚歷史底蘊,、絢麗文化華彩和深遠人文情懷。
二,、征集時間
2020年5月1日至6月15日
三,、總體要求
(一)作品中所涉地名僅限于中國地名,類別不限,,但應為具體地名,。可以是自然地理實體地名,,如山川,、河流、湖泊,、島嶼等,,也可以是人文地理實體地名,如城鎮(zhèn),、村落,、街區(qū)、建筑等,;可以是現今地名,,也可以是歷史地名。
(二)作品需緊扣地名主題,,圍繞地名敘事,,注重從多角度展現地名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梢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綠色發(fā)展,、抗美援朝70周年等背景,,還原地名歷史事件,講述英雄,、楷模故事,;也可以著眼于貼近人民生活的“小地名”,如公交站名,、道路街巷等,,講述地名來源和文化底蘊,帶出人與地名之間的故事和情感,。
(三)作品要求積極向上,,內容健康,故事性強,,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投稿人應對作品擁有完整的著作權,并保證其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著作權,、名譽權,、隱私權等合法權益。投稿人參加本活動所提交作品,,除署名權外,,其他權利均歸活動主辦方所有,活動主辦方有權對征集作品公開發(fā)表,、結集出版等,。
四、具體形式
作品可以采用文字,、圖片,、視頻三種形式。
(一)文字作品(文件格式.docx,,字數不超過5000字)
圍繞“我所知道的地名故事”展開,體裁為記敘文,,涉及歷史事件和時代人物,,可輔以書籍、信件,、徽章,、照片等資料的圖片。
(二)圖片作品(文件格式.jpeg,,大小不低于800萬像素)
攝影,、書法、繪畫作品:重點展現當地特色的人文,、地理和建筑等,,并配以200字左右文字說明,描述作品內容及內涵故事,。
(三)視頻作品(文件格式.mov或.mp4,,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
1.情感講述:講述個人與地名之間的情感故事,內容可涵蓋地方特色非遺表演,、歌曲舞蹈,、生活習俗、美食制作,、工藝品制作等,,展現地名之上的精神與文化。
2.曲藝創(chuàng)作(如歌曲,、相聲,、二人轉,、快板等):內容應包含地名及人與地名之間的故事,通過藝術形式展現地方特色,,抒發(fā)內心感悟,。其中,歌曲創(chuàng)作可以在現有曲子基礎上重新填詞,,也可以完全原創(chuàng),。
3.沙畫創(chuàng)作:通過沙畫展現一個地名故事或一個地方的歷史沿革,要求創(chuàng)作內容準確,、有據,,并配以200字左右文字說明。
4.沙盤講解:通過沙盤還原真實歷史事件,,清晰可感地講述地名故事,,并將地形、地名的古今狀態(tài)作對照,。例如:古長安城復原沙盤,。沙盤應具體說明尺寸并配以大小不低于800萬像素的高清圖片。
五,、投稿方式
(一)征集活動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征集作品以電子郵件形式發(fā)送至該郵箱。投稿請注明參加“我所知道的地名故事”征集活動,,并附作者的工作單位,、聯系方式和通訊地址,也可隨附自我介紹,、創(chuàng)作說明,、圖片照片、背景情況等,。
(二)聯系電話:010-58123238,、51206959
六、獎項設置
本次征集活動設一,、二,、三等獎若干名,對獲獎作品投稿人頒發(fā)證書,。投稿作品擇優(yōu)在民政部,、《中國地名大會》的網站、微博,、微信,,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dmfw.mca.gov.cn)上陸續(xù)發(fā)布,并視情推薦參與《中國地名大會》(第二季)節(jié)目錄制,。
民政部區(qū)劃地名司 《中國地名大會》節(jié)目組
2020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