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爆料网在线观看|91制片厂MyZ9|果冻传媒最新出品|国产自拍偷拍第三页|国产传媒 欧美|麻豆蜜桃传媒网站在线|一区麻豆文化传媒理论|午夜福利试看|亚洲在线看片|91制片厂种子连接,自拍偷拍 第二页,天美传媒麻豆在线二区,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91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點亮孤殘兒童的人生
——兒童福利機構特殊教育發(fā)展紀實

時間:2025-05-2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偉濤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困境兒童福利保障工作的意見》,要求“加強特殊教育服務”“全面推進殘疾兒童融合教育”“推動特殊教育學校在兒童福利機構設立特教班,支持有條件的兒童福利機構設立特殊教育學校,按規(guī)定落實特殊教育經費”。

“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記者采訪了多家兒童福利機構,了解這些機構如何通過設立特殊教育學校、特殊教育班等形式,按照分層分類施教的原則,充分保障孤殘兒童受教育的權利,促進他們全面成長。

“四全教育”促進全面發(fā)展

“我最喜歡上電腦課,既能畫畫,還能玩游戲。”夏日的一個上午,15歲的小徐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專心地用平板電腦練習畫畫。雖然他的手指不太靈活,但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努力地畫出心中的圖案。

“這是我們特殊教育學校七年級5班的信息技術課。”廣東省廣州市社會福利院相關負責人袁德潤告訴記者,福利院于2011年成立特殊教育學校,目前已形成從早期干預、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到職業(yè)教育、就業(yè)轉銜、成人教育服務的全學段特殊教育體系。

記者了解到,廣州市社會福利院開展特殊教育的核心是推進全納、全人、全程、全面的“四全教育”。全納,是讓不同能力、不同身體狀況的孩子都能獲得平等的學習機會;全人,是依據孩子們不同的興趣愛好、學習特點和成長需求,量身定制專屬教育計劃;全程,是按照兒童成長的不同階段,通過教育幫助兒童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全面,是圍繞立德樹人的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阿采患有脆骨癥,長期坐輪椅導致他的身體向前深度彎曲。為方便阿采上課,福利院對他的輪椅進行了改造,鋪上了厚厚的墊子,還打造了一張“上課床”,讓他可以俯趴著聽課。

“福利院將所有孩子納入學籍管理,提供特殊教育服務。目前,福利院有5個項目被廣東省教育廳立項為特殊教育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和內涵建設示范項目。”袁德潤介紹。

在福利院活動室,記者見到了廣越想。他自幼患肌肉萎縮癥,3歲進入福利院學習和生活,院內教育團隊為他制訂了“體藝融合”的發(fā)展方案。發(fā)現(xiàn)他有運動天賦后,福利院又對接專業(yè)機構,為他搭建從興趣培養(yǎng)到職業(yè)發(fā)展的橋梁。經過刻苦訓練,廣越想在2018年雅加達亞殘運會上獲得一枚金牌。退役后,廣越想選擇回到福利院。“我是在福利院長大的,對這里有著深厚的感情。我想把自己所學教給弟弟妹妹,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廣越想說。

分層分類做實做細特殊教育

“小朋友們,你們見過會跳舞的樹嗎?”近日,在陜西省西安市兒童福利院學前教育區(qū)“青禾班”教室里,幾名孩子正在上一堂充滿童趣的手工課。

老師舉起一張綠色的紙條,對孩子們說:“只要用小手扭一扭、貼一貼,我們就能讓紙變成會跳舞的樹啦!”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開始制作自己的“大樹”。不一會兒,坐在第一排的小清興奮地喊起來:“老師您看,我的樹會跳舞了。”孩子們發(fā)揮想象力制作的每棵“大樹”,都承載著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

2023年,西安市兒童福利院成立特殊教育科,探索建立適應特殊兒童發(fā)育特點的3歲—18歲全覆蓋特教體系,為孩子們提供養(yǎng)育、治療、康復、特殊教育、社會工作一體化服務。

“特殊教育科的40位教師,結合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按照分層分類施教的原則開展特殊教育。”西安市兒童福利院特殊教育科負責人王圓圓介紹,學前教育區(qū)主要為3歲—5歲兒童提供學前啟智教育和幼小銜接教育;特教班與西安市啟智學校合作,負責院內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和職業(yè)教育階段中度殘疾兒童的教育保障;學生班主要負責為社會就學兒童提供學業(yè)輔導,幫助他們適應學校生活,提升社交能力。

王圓圓表示,通過院內教育、社會就學,西安市兒童福利院不斷做實做細特殊教育工作,努力讓每一名孤殘兒童都能接受適合的教育。

職業(yè)教育助力社會融入

阿發(fā)今年17歲,為三級智力殘疾。2023年,他進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孤殘兒童特殊教育學校園藝技術班學習。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從班長到校內勤工儉學小組的組長,再到實習基地“夢想職達鋪”的店長,一次次的嘗試和突破,讓他的職業(yè)技能和自信心得到了極大提升。

“對大齡特殊青少年而言,如何實現(xiàn)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是一個大難題。”南寧市社會福利院黨總支書記畢文錚告訴記者,市孤殘兒童特殊教育學校的中等職業(yè)教育以“生活自理”和“職業(yè)素養(yǎng)”為雙核心,開設了園藝技術、茶藝與茶營銷、現(xiàn)代家政服務與管理等專業(yè),并與企業(yè)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幫助學生掌握職業(yè)技能,實現(xiàn)職業(yè)發(fā)展與社會融入。

畢文錚介紹,2005年,南寧市社會福利院探索“在福利院辦教育”模式,成立市孤殘兒童特殊教育學校。2023年,經教育部門批準,該院又設立了職業(yè)教育部,開展孤殘兒童職業(yè)教育。“福利院設置了生活訓練中心,模擬超市、廚房等場景,讓孩子們掌握購物等生活技能。”畢文錚說。

普特互融溫暖成長之路

“我叫小歡,我們要表演的節(jié)目是《少年有志》。”5月22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兒童福利院多功能活動室里,幾名兒童正在認真地排練舞蹈節(jié)目。面對記者的詢問,8歲的小歡落落大方地介紹著。

“小歡是一名孤殘兒童,剛來福利院時性格比較內向,不愛和陌生人說話。如今她變得開朗了,舞也跳得很好。”福利院特殊教育部主任于少紅告訴記者,小歡的變化是福利院“普特互融、協(xié)同育人”教育結出的暖心果實。在與普通孩子一起上課、活動過程中,福利院的孩子在性格、交往等方面都有了較大改變,成長之路變得更順暢。

普特聯(lián)建、融合辦學,是寧夏兒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學校的特點。特殊教育學校自2019年成立以來,堅持“開門辦學”思路,先后與銀川市金鳳區(qū)第四小學等開展結對幫扶共建和融合辦學,建立資源教室共享、課程雙向滲透、師生結對幫扶等機制,構建起“普特互融、資源共享、協(xié)同育人”的特殊教育格局。

龍龍是福利院“開門辦學”的首批受益者之一。2014年出生的他被診斷為孤獨癥合并智力障礙,無法到普通學校就讀。來到特殊教育學校后,福利院的醫(yī)生、特教老師、康復師組成團隊,為龍龍設計了個性化課程:代幣獎勵鼓勵他開口表達,普通學校學生和他一起做手工……兩年后,龍龍學會用“請讓開”代替推搡,還會主動跟老師說“我愛您”……

在兒童福利機構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們認為,每一名特殊兒童都是一朵花、一顆星,經過不斷完善的特殊教育,他們都會盛開、會閃亮。

(文中兒童均為化名)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