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倩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益和福利是全社會的責任,。但有這樣一個兒童群體,他們或因家庭貧困導致生活,、就醫(yī),、就學困難,或因自身殘疾導致康復,、照料和社會融入困難,,他們統(tǒng)稱為困境兒童。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特別指出要聚焦特殊群體,,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困境兒童即包含在這部分特殊群體中,,需要民政切實保護好他們的權益,,維護他們的利益。
關愛兒童彰顯著民政人的擔當,??v觀兒童福利的發(fā)展過程,不難看出民政之于兒童的感情,,從單純的養(yǎng)育型到逐步向醫(yī)療和教育保障拓展,,形成養(yǎng)、治,、教,、康等四個方面;從將兒童福利處獨立出來,形成單獨的工作機構,,到發(fā)展成兒童福利,、未成年人保護兩個處室,再到如今成長為一個司局,,民政在兒童福利發(fā)展中占據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孤兒醫(yī)療康復明天計劃”,、孤兒兩項補貼,、孤兒高等教育助學工程、未成年人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銜接,、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部際聯(lián)席會議制度,、設立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等政策制度的出臺,為兒童權益保障增添了民政力量,,彰顯著民政的擔當,。
關愛兒童彰顯著民政人的作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兒童福利工作,2016年國務院先后印發(fā)《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5月民政部聯(lián)合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等十部委共同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和兒童福利機構的職能定位和發(fā)展方向、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建設的總體要求,,以及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的兒童關愛服務工作格局,。這將成為今后一個時期民政系統(tǒng)開展兒童福利工作的指南。
關愛兒童彰顯著民政人的情懷,。兒童福利工作是一個專業(yè)且充滿溫情的工作,,沒有相關的職業(yè)技能不行,沒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懷更不行,。近年來,,各地民政工作者飽含熱情或為關愛困境兒童制定相關制度規(guī)定,或積極引進專業(yè)團隊參與其中,,或想方設法尋求資源提供服務,。全國各地涌現(xiàn)出了一批值得推廣、借鑒的典型經驗,,如廣西柳州形成了以服務內容標準化,、服務流程規(guī)范化、服務水平專業(yè)化為特點的“柳州經驗”;安徽肥東探索建立縣級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機制等,。同時還涌現(xiàn)出一批優(yōu)秀的兒童主任,、兒童督導員,如今,,4.5萬名兒童督導員,,62萬名兒童主任的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已全部錄入了民政部全國兒童主任、兒童督導員的信息系統(tǒng)當中,,成為民政服務兒童福利的中堅力量,。
民政事業(yè)不缺情懷,,近年更是在向精準化,、專業(yè)化方向邁進。早些年曾經笑談:民政業(yè)務多而龐雜,,管著每一個人的生老病死,。如今,兒童,、老人,、流浪者,、殘疾人,依然是民政的服務對象;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社會服務,也已納入民政的職責所在,。由點向面,,由數量到質量的嬗變,民政業(yè)務在向社會拓展的過程中,,不斷精準自身定位,,精準服務對象、精準服務質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fā)揮著應有的作用,,相信包括困境兒童在內的各類民政對象生活將更加美好,,未來更有希望。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