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報記者 祝 闖 通訊員 劉偉英 李璞瓊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和《共產(chǎn)黨宣言》。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召開“牢記囑托,、實干擔當”專題座談會,。
中國共產(chǎn)黨的初心使命是什么?
民政人的初心使命是什么?
救助人的初心使命是什么?
你入黨時的初心使命是什么?
這是浙江省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動員部署會上的一份“隨堂測試題”,。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第一時間召開了動員部署會議,,結合本站救助管理工作實際,,制訂了主題教育計劃,在全站掀起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熱潮,。
“隨堂測試”引發(fā)黨員對初心的再思考
面對“隨堂測試”的四個問題,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的黨員們飛速地思考著,,有的還翻看起了學習資料,。雖然,試卷上的問題只有四個,,也不是閉卷考試,,但大家都沒有在第一時間給出全部自己最理想的答案。
“中國共產(chǎn)黨的初心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杭州市救助管理站黨支部書記,、站長魏廉說,,“其他三個問題的答案,需要我們每一名黨員從心底對自我發(fā)問,,認真回答,。”
從收集的答卷上看,對于民政人初心使命的理解,,有人寫的是“民政為民,、民政愛民”,有人寫的則是“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在“救助人的初心使命是什么?”一題旁寫的則是“受助人員困有可助、病有可醫(yī),、難有可幫,。”
作為從事救助管理工作的民政人,,實際工作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讓站里每名黨員對于不同職位,、不同時期的初心使命有著更加豐富的理解和認識。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長劉偉英表示,,后三個問題大家的回答不盡相同,,但是字里行間都流露出對黨員身份的認同,對中國共產(chǎn)黨初心使命矢志不渝的堅守和對救助管理工作的熱愛和擔當,。
魏廉曾是一名老兵,,他表示入黨時的初心使命就是練就過硬的軍事本領報效祖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如今,,作為從事民政救助管理工作的一站之長,在他看來,,民政人的初心使命是“以人為本,,為民愛民,忠誠看齊,,擔當奉獻,,務實創(chuàng)新?!本戎说某跣氖姑鼊t是“兜底,、扶弱、行大愛,?!?/span>
一張關于初心使命的“隨堂測試”提醒著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全站黨員干部要時刻不忘初心,別讓信仰“降溫”,,時刻牢記使命,,別讓履職“滑坡”。
以榜樣精神推動救助管理事業(yè)更好發(fā)展
7月1日,,結合建黨98周年紀念活動,,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召開了“牢記囑托、實干擔當”專題座談會,。在魏廉的帶領下,,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共唱國際歌,。座談會上,,他號召黨支部全體黨員學習身邊典型——李耀進,一名長期從事救助管理工作,,榮獲“全市勞動模范”稱號的老黨員,。學習李耀進20多年如一日無怨無悔奔走在救助一線的奉獻精神,學習他關鍵時刻帶頭處理急難任務的擔當精神,,學習他錘煉尋親本領一心為受助人員尋親的工匠精神,。
主題教育要往心里去,還要往實里做,。學習榜樣身上的閃光點,,更要學以致用,體現(xiàn)在工作中,。7,、8、9三個月正是杭州市救助管理站跨省護送高峰期,,杭州市救助管理站以主題教育為契機,,成立了跨省護送突擊隊。其中,,黨員們身先士卒,,帶頭護送身體狀況差、護送難度大的受助人員,。
除了“隨堂測試”,、向身邊榜樣學習,劉偉英表示,,這次主題教育杭州市救助管理站還確定了“初心·擔當·奮進”的學習口號,,以“學習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學習紅色文化傳承,、學習先進典型”為內(nèi)容,,并列出學習清單,還計劃開展形式更多樣的學習教育,。例如,,組織黨員干部參觀杭州“紅巷”小營巷社區(qū),邀請相關專家學者來站授課,,開展主題讀書會,,重溫《共產(chǎn)黨宣言》,研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等,。希望以此推動理論學習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
今年,,是杭州救助管理轉(zhuǎn)型的關鍵一年。如何大力推進兩辦新意見落實,、維持“三零兩低一高”(零事故,、零死亡、零投訴,、低安置率,、低滯留率,、高周轉(zhuǎn)率)局面、從規(guī)范化救助升級為精準化救助,、智慧化救助等,,成為杭州救助人的新課題。
魏廉表示,,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將繼續(xù)按照主題教育“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對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照初心使命,,把自己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查找工作短板,,既整飭工作中存在的推諉扯皮、挑肥揀瘦,、缺乏責任心等“頑疾”,,也破解窗口值班接待技能再提升、內(nèi)部管理教育再規(guī)范等業(yè)務難題,,以此把主題教育與本單位中心工作緊密融合,,扎實開展救助管理的各項工作任務,確保受助人員能夠享有更高質(zhì)量的救助服務,。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