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胡 群
在常人眼中他們是不能吃苦的80后,、90后,,在父母眼中他們還是愛折騰的孩子,,但在脫貧攻堅的戰(zhàn)場,,他們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腳踏泥濘,俯首躬行,,用實際行動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詮釋了如何把青春的責任扛在肩上,。他們,,就是奔波在扶貧一線的民政青年干部,用青春和汗水,,繪就了一幅青春助力脫貧攻堅的亮麗風景,。
“盡心盡力,帶領鄉(xiāng)親脫貧致富”
天剛蒙蒙亮,,江西省崇義縣民政局駐聶都村第一書記譚斌就起身出門,,前往村里的卷心菜種植基地查看播種情況,這是今年剛談下來的產業(yè)幫扶項目,。此前,,譚斌曾多次去縣農業(yè)部門請教專家,對當地的土壤條件,、氣候條件進行分析,,并結合市場行情,最終確定了此項目,?!拔覀冾A計種植200畝,現已開墾70畝,,村民通過流轉土地,、在基地務工可以獲得一份收入,改善貧困的生活狀況,?!?nbsp;譚斌說道。
1992年出生的譚斌是城里長大的孩子,,沒干過一天農活,。在扶貧一線工作2年多以后,儼然成了“農村通”,。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當了第一書記以后,誰家房屋漏水,、誰家養(yǎng)了幾只雞,、誰家的牛最近病了……他都一清二楚。為了做好駐村扶貧工作,,譚斌常年吃住在村部,。村上老人來反映情況,他顧不上吃飯,直到把問題解決才肯端飯碗;村民之間因為糾紛鬧得不可開交,,譚斌就和他們坐在一起談心解困,,利用“土辦法”,硬是把別人做不通的工作做通了,。他說:“自包村的第一天起,,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讓聶都村變個樣,?!?/span>
和譚斌一道駐村的扶貧工作隊隊員郭遠華,也是一頂一的年輕人,,干起工作來,,也有一股拼勁。兩人白天入戶走訪,、跑單位,、搞協(xié)調,晚上回到村委會,,思考鄉(xiāng)村發(fā)展大局,,忙得不亦樂乎。
聶都村被劃為生態(tài)保護區(qū),,原本可提供幾千個工作崗位的鎢礦開采被禁止,。靠山不能吃山,,村民們一下子失去了謀生的方向,,兩人就開始為村民致富找門路。貧困戶吳河妹的丈夫從礦場下來后,,因為沒有任何手藝,,靠打零工一年收入僅有兩三千元,這對有三個孩子的家庭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了解到她家情況后,他們認為只有習得一技之長才能真正脫貧致富,,便游說吳河妹參加政府組織的月嫂免費培訓班,。如今,吳河妹在贛州市當月嫂,,月收入七八千元,,極大地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
項目不會自己長腿跑到村上,,為了村子的長遠發(fā)展,,譚斌和郭遠華一直在奔走想辦法。經過多方考察,他們看中了聶都村有山有水的優(yōu)勢地理條件并結合當地政策,,積極協(xié)調建設生態(tài)魚塘項目,,并簽訂幫扶責任書,確定了18戶幫扶對象,?!拔颐磕暧泄潭ǚ旨t,還可以靠賣魚草增收,,再也不愁不能脫貧咯,。”貧困戶羅華青十分滿意,。
“鄉(xiāng)村振興需要年輕人,,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老鄉(xiāng)們脫貧致富,?!?nbsp;郭遠華如是說。
“把群眾當親人,,把訴求當成己任”
“謝謝你啊,,小馬,這下我再也不用為生計發(fā)愁啦,,之前我說話做事有不對的地方,,你別放心里去?!焙颖笔「咭乜h萬城鎮(zhèn)牛家莊村的村民牛志敏握著民政所所長馬長龍的手,,久久不愿松開。
然而,,一年前的牛志敏卻不是這樣,。“你不給我解決家里的困難,,我躺這說什么也不走嘞!”牛志敏躺在馬長龍的辦公室里一副誰也不能趕我走的模樣,,第一次見到這種場景,馬長龍著實嚇了一跳,。不過他很快鎮(zhèn)定下來,,群眾來鬧,說明有困難,,“姨,,你有什么問題跟我說,我想辦法解決,?!瘪R長龍態(tài)度十分誠懇,。
經過一番交流,原來牛志敏夫妻倆都患有精神疾病,,她丈夫一直在住院治療,,牛志敏癥狀稍輕些,可是不能經受刺激,,家里倆孩子一個上初中一個上大學,,還有老人要贍養(yǎng),一家老小的生活僅靠丈夫的低保救助金和牛志敏打零工維系,。
聽完牛志敏的哭訴,,馬長龍決定從政策兜底、入股合作社,、產業(yè)幫扶多方面入手,,為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庭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每年享受低保救助金13200元,、殘疾人兩項補貼1620元,、精神病監(jiān)護人補貼2400元、雨露計劃補助3000元,、醫(yī)藥補助2400元……除了輸血式幫扶,,馬長龍還注重激發(fā)牛志敏的脫貧內生動力,幫助她聯系了彩旗手工制作廠,,為她送去一臺縫紉機,。在家就能制作彩旗,既照顧了家里又能掙錢,,牛志敏別提有多高興了,。隨著生活壓力得到緩解,外加吃藥控制,,牛志敏的精神狀態(tài)好了很多,,逢人就說,“別看小馬年紀輕輕,,辦起事來是個有準兒的人,。”
把群眾當親人,,把他們的訴求當成自己的事,,馬長龍面對全鎮(zhèn)28個鄉(xiāng)村的貧困戶,始終堅持用一顆真心,、一份真情去為他們服務,讓黨和政府的政策如春風化雨般溫暖了眾多貧困戶的心,。
“為脫貧攻堅注入活力,,盡顯青年人的責任與擔當”
馬長龍此前在財政所任職,,來到民政所工作后,正趕上全國打響脫貧攻堅戰(zhàn),,時間緊迫,、任務繁重,所有業(yè)務知識都得從頭再學,,不過他說:“年輕人嘛,,就是要多學多干?!睉{著對工作的滿腔熱情,,馬長龍很快就熟悉了民政業(yè)務知識,尤其是扶貧政策,,每家每戶情況不一,,按照什么標準幫扶貧困戶、采取何種政策兜底保障,,他都能一五一十地給駐村干部講清楚,。
和馬長龍一樣,重慶市開州區(qū)紫水鄉(xiāng)龍溪村第一書記彭界畢業(yè)后就在殯儀館工作,,此前對扶貧工作不甚了解,。為了扛起肩上的責任,不辜負組織和村民的期待,,他全身心投入到駐村扶貧工作中去,。在他看來,青年人有想法有干勁,,在空心化嚴重,、村干部年齡又偏大的農村,年輕人給脫貧攻堅注入了活力,,提供了新思路,。“以前,,村里的土雞子都是老人背著竹簍去鎮(zhèn)上趕場時賣,。”彭界向記者介紹,,現在他直接在微信群里發(fā)布信息,,誰需要土雞子就直接給帶過去,老人們再也不用走上幾十里的山路去趕場了,。
這些年輕人根據鄉(xiāng)村實情開具脫貧“處方”,,引領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過程,也是對他們人生的一次歷練,?!胺鲐毠ぷ鲗ξ叶跃褪且粡埌准?,我就像那小馬過河,說起這過河的經歷,,既沒有老牛伯伯說的水很淺,,也沒有小松鼠說的水很深,只有親自走過,,才知道水的深淺,。”彭界動情地說道,。
“我們中的許多人從機關下來,,從優(yōu)越的城市生活來到農村,在扶貧工作中認識鄉(xiāng)村,,了解國情,,對我們今后開展工作將是有力的指導?!弊T斌說,。
扶貧工作使命重大、艱辛無比,,民政青年干部們奮戰(zhàn)在扶貧戰(zhàn)線上,,給扶貧工作注入了活力,同時也淬煉了他們的工作本領,,強化了責任和擔當精神,,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貢獻了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