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閆 潔 通訊員 阮夢勤
你看過輕度腦癱患兒打太極拳嗎,?
你見過唐氏綜合征患兒表演的武松打虎嗎,?
你聽過孤殘兒童唱京劇,、耍水袖嗎,?
如果你了解兒童福利院的工作,,就知道要做到這些有多難,。
身著全套行頭的孩子們,,依次上臺表演了太極拳,、京劇《游園驚夢》選段,、京劇《武松打虎》選段,、舞蹈表演、刺繡作品展示……2018年春節(jié),,安徽省合肥市兒童福利院孩子們?nèi)绨V如醉的表演贏得了陣陣掌聲,、叫好聲,臺下的觀眾都全情投入,,激動不已,。正是這群能唱會跳的快樂孩子,吸引著記者前來探訪孩子們生活成長的地方,。
給孤殘孩子一雙愛心父母
17年前,,合肥市兒童福利院劃出5336平方米的空間,首創(chuàng)雙親家庭照顧模式——“陽光家園”,,計劃設(shè)立24戶家庭,,單戶面積148平方米,為孤殘兒童提供穩(wěn)定而溫馨幸福的家庭生活,。目前成功啟用13戶,,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家庭照料”“醫(yī)療保健”“培智教育”和“康復(fù)訓(xùn)練”相結(jié)合的照顧模式,做出了培養(yǎng)孤殘兒童“情,、能,、智”的新嘗試。
因為98%以上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疾,,福利院針對0-3歲嬰幼兒設(shè)計了“大家庭”養(yǎng)育模式,,設(shè)立4個班組,每組不超過15名孩子,,每名早教老師固定撫育3名孩子,。運用“回應(yīng)式撫育”的方式,為孩子們提供早期健康成長至關(guān)重要的刺激,、關(guān)愛,、情感依戀和適合其發(fā)展的各種游戲體驗,,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跟孩子建立起長期穩(wěn)固的情感依戀,。
福利院聘請真正的夫妻來做孤兒的“爸爸媽媽”,,一般爸爸在外工作,媽媽全職照顧孩子,。3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到家里生活了,。每對愛心父母代養(yǎng)4-5名殘疾兒童,負責(zé)孩子們的生活起居,,自主安排孩子的生活,,幫助這些殘疾兒童與成人建立正常的親子關(guān)系,以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人格,。愛心媽媽還必須每天記錄每個孩子的成長日記,,并教導(dǎo)孩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文化知識。
13對父母65個娃
今年42歲的鄭勇是“陽光家園”203家庭的媽媽,。2009年2月,,她和丈夫史德義來到福利院組建了一個“愛心家庭”,成為5個孤殘兒童的爸媽,。
來福利院之前,,鄭勇就聽人說過照顧殘疾孩子不容易,自以為做好準備的她,,在4月的一個清晨就感受到了做殘疾孩子父母的不易,。
小娜是個唐氏綜合征患兒,智力發(fā)育遲緩,,6歲了大小便仍不能自理,。一天早上,鄭勇剛起床,,來到洗手間,,看到小娜坐在馬桶上,洗臉毛巾放在面盆里,。鄭勇高興極了,,幫助小娜鍛煉坐馬桶終于有效果了。但當(dāng)她的手觸碰到毛巾時,,稀稀拉拉的大便順著她的手指縫流了出來,,惡心伴著挫敗讓鄭勇很委屈。
丈夫安慰她:“小娜今天都知道坐馬桶了,,你這些天的辛苦沒白費,,應(yīng)該高興啊,!家里的孩子都需要特殊照顧,,我們的責(zé)任就是照顧好他們的飲食起居,,這都怕,以后的困難多得是,?!?/span>
像鄭勇和史德義一樣的“爸爸媽媽”,“愛心家園”里現(xiàn)在有13對,,養(yǎng)育著65個孤殘兒童,。
404家庭的爸爸沈啟政則是自家孩子眼中最有耐心的爸爸。他家剛開始是5個男孩子,,為爭一個玩具或零食常常打鬧成一團,,家里被翻得亂七八糟。媽媽張敬蘭性子急,,經(jīng)常手忙腳亂的,每每這時沈啟政就一邊忙著給小哥幾個調(diào)解,,一邊安慰愛人要再耐心一點,,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下轉(zhuǎn)4版)(上接1版)
兒子小河生活不能自理,,無法和其他人正常交流,,造成了他脾氣暴躁,稍不如意就亂扔?xùn)|西,。為了幫他改掉這個壞習(xí)慣,,他一亂扔?xùn)|西,沈啟政就會幫著撿回來,,一邊安慰他,,一邊帶他離開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想方設(shè)法分散他的注意力,。
在爸爸上千次上萬次的重復(fù)教導(dǎo)下,,小河基本上改掉亂扔?xùn)|西的壞習(xí)慣,性格也開朗了許多,,家里時常能聽到他歡樂的笑聲,。
根據(jù)合肥市兒童福利院的追蹤觀察,進入家庭的孩子,,只要一個月就會有明顯的進步,,時間長了以后,在家長一對一的照顧和家庭氛圍的呵護下,,能從重度殘疾變?yōu)檩p度殘疾,,從無法自理到知道自己穿衣、上洗手間,。
叫一聲爸媽 一輩子的牽掛
家庭養(yǎng)育不僅有助于滿足孤殘兒童的情感需求,,對于塑造兒童健康心理也很重要,。
如今已考上職高的小廬常常回家看望鄭勇媽媽,。他說,,自己是孤兒,以前上學(xué)時聽到同學(xué)背后議論他沒有父母,,心里特別難受,。直到進入愛心家庭,他才終于可以理直氣壯告訴同學(xué),,自己也有爸爸媽媽,。每當(dāng)鄭勇去學(xué)校接他,小廬總是很熱情的主動告訴同學(xué):“我媽來接我了,!”
孤殘兒童更渴望有個家,,有爸爸媽媽、兄弟姐妹,,在家里,,他們有人愛,也會愛家人,。
每天,,203家庭放學(xué)回家的孩子們都要先到廚房,抱一抱媽媽,,才到客廳去玩,。兩個大兒子阿泰和小順更忙活,不僅要照顧弟弟妹妹,,還要關(guān)心爸爸媽媽的身體健康,,經(jīng)常幫他們捶背、揉肩,。
鄭勇說:“我感到非常幸福,,這就是我堅持做‘愛心媽媽’的理由。我愛我的孩子們,,我舍不得他們,,他們更舍不得我!”
103號家庭的李江美媽媽,,是女兒心中的偶像,。
她非常注重儀表,什么時候站出來都是衣著得體,,時尚靚麗,。雖然家務(wù)活繁瑣累人,但4個女兒每天都被打扮得像小模特一樣,,小辮子梳得更是花樣百變,,在全院都是有名的,,孩子們班上的老師都經(jīng)常上門討教。
李江美非常樂于助人,,院里誰家媽媽有事,,她都愿意搭把手。言傳身教的影響,,給孩子們樹立了好榜樣,。
二女兒小挽今年12歲,在院里上學(xué),,懂禮貌愛勞動,,除了日常生活能自理外,還學(xué)會洗碗,、洗菜,、洗小衣服等。小挽的老師經(jīng)常對李江美說:“你家小挽真好,!做事好認真好負責(zé),,我們讓她拉著別的小朋友,她會一直拉著到學(xué)校,,放學(xué)了還會把小伙伴送到他媽媽的手上,真是一個好幫手,?!?/span>
“鐵打的爸媽,流水的兒,?!闭敲课粣坌陌謰?65天全方位的守護,才有了孩子們快樂的生活,。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在這里不是一句干巴巴的口號,,是融在骨血里的愛,。
“每個孩子走的時候我們心里都難受,但還是希望他們能被愛心家庭領(lǐng)養(yǎng),,可以健康成長,,自食其力?!?04號家庭張敬華媽媽說,。
這,也是這些父母對孩子最美好的祈愿,。
(文中所有孩子均使用化名)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