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爆料网在线观看|91制片厂MyZ9|果冻传媒最新出品|国产自拍偷拍第三页|国产传媒 欧美|麻豆蜜桃传媒网站在线|一区麻豆文化传媒理论|午夜福利试看|亚洲在线看片|91制片厂种子连接,自拍偷拍 第二页,天美传媒麻豆在线二区,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91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陜西社會救助的實招與新招

時間:2020-12-3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閆 潔

截至今年11月底,陜西省共保障農村低保對象115.5萬人,實施臨時救助62.7萬人次,發(fā)放救助金5.3億元。全省未脫貧人口通過兜底保障實現“清零”,脫貧監(jiān)測人口返貧的、邊緣人口致貧的全部納入保障范圍,民政兜底保障作用在助力全省決戰(zhàn)脫貧攻堅中得到有效發(fā)揮。

用足用好政策,兜底脫貧不漏戶不落人

今年以來,陜西省民政廳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三排查三清零”和對標補短等工作,廳黨組建立“每半月研究部署、每周推進落實、每天分析調度”的脫貧攻堅工作機制,出臺《關于構建綜合性兜底保障體系筑牢脫貧攻堅“最后一道防線”的實施方案》《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實施方案》等指導性文件,明確3大類37項重點任務,建立省、市、縣民政部門三級聯(lián)動、一體作戰(zhàn)、合力攻堅的工作格局。按照“不漏一戶、不落一人、零失誤”的要求,緊盯未脫貧人口、監(jiān)測戶、邊緣戶等重點人群,先后開展三輪全覆蓋入戶排查,抽調120多人組成29個核查組,逐縣逐戶逐人排查核實,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兜底保障范圍。確保黨中央脫貧攻堅方針政策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在民政系統(tǒng)不折不扣貫徹落實、見到實效。

在落實“分類施保”“漸退幫扶”“單人保”等政策時,省民政廳將低保覆蓋范圍從收入型貧困家庭向因病、因殘、因學等剛性支出負擔過重、影響基本生活的支出型貧困家庭擴展,做到“保人”與“保戶”相結合;擴大臨時救助范圍,從戶籍人口、常住人口向所有在當地發(fā)生急難的困難群眾拓展。

截至11月底,陜西省未脫貧人口已全部脫貧,全省已脫貧462.4萬人,其中符合條件納入民政兜底保障范圍97.73萬人,占脫貧人口的21.14%。4.3萬脫貧監(jiān)測人口中納入兜底保障范圍2.58萬人,占59.98%。4.35萬邊緣人口中納入兜底保障范圍2.6萬人,占59.7%。

創(chuàng)機制建隊伍,暢通社會救助“微循環(huán)”

2018年,陜西省民政廳、省財政廳在聯(lián)合轉發(fā)《民政部 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臨時救助工作的意見》通知中指出,要完善臨時救助“分級審批”和“先行救助”工作機制,針對群眾急難問題,鄉(xiāng)鎮(zhèn)(街道)和各縣(區(qū))民政部門要予以及時救助,在群眾急難情況緩解后,再補辦手續(xù)。同時,在鄉(xiāng)鎮(zhèn)一級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儲備金制度,由縣級財政部門向同級民政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街道)提供一定資金預付額度。目前,全省所有設區(qū)市和縣(區(qū))進一步細化“先行救助”“分級審批”政策措施,比如銅川市耀州區(qū)將2000元以下的審批權限下放至鄉(xiāng)鎮(zhèn)(街道);全省1312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建立臨時救助儲備金制度,省民政廳共向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下?lián)軆浣?.7億元。

省民政廳立足打通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神經末梢”、暢通社會救助“微循環(huán)”,大力推進完成社會救助“十個百分之百”目標任務,即100%的區(qū)(縣)落實居住地長期公示制度、100%的市級和縣級細化“先行救助”“分級審批”政策措施、全省100%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建立臨時救助儲備金制度、100%的縣(區(qū))年內啟動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xié)調機制、100%的村(社區(qū))健全和完善急難對象主動發(fā)現機制和困難群眾幫扶快速響應機制等,進一步下沉民政救助力量,提高救助成效。

今年初,陜西省民政廳推動全省17017個村、2957個社區(qū)全部建立以駐村工作隊員、網格員、村民代表、社區(qū)工作人員、黨員、志愿者等組成的急難問題快速響應服務隊。服務隊在轄區(qū)內開展經常性走訪活動,及時掌握未脫貧人口、低收入家庭等困難人群具體情況,幫助他們申請社會救助或轉介相關部門;如果發(fā)現困難群眾有突發(fā)急難問題,迅速上報,跟進落實相關兜底保障政策。

加強技術應用,“e救助”讓工作更便捷更精準

2月15日,61歲的銅川市耀州區(qū)石柱鎮(zhèn)龍首村村民黃興民收到了民政部門送來的6000元臨時救助金,緩解了因病住院造成的生活困難。村干部在宣傳社會救助業(yè)務掌上辦理工作時發(fā)現了他的情況,幫其在微信公眾號上申請救助。黃興民第二天就拿到了救助款,成為使用陜西民政“e救助”第一人。

據陜西省民政廳副廳長戈養(yǎng)年介紹:“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困難群眾無法出門申請救助。省民政廳2月15日上線了陜西救助核對服務微信公眾號,方便困難群眾網上申請社會救助。”困難群眾只需關注公眾號,上傳申請材料,全流程網上辦理,足不出戶就可實現低保、特困供養(yǎng)、臨時救助等申請,工作人員也能在手機上完成受理審核工作。

“e救助”分為“自助申請”“入戶調查”“自助復審”“救助監(jiān)察”4項,以社會救助監(jiān)控系統(tǒng)為中心,各項之間相互關聯(lián)。困難群眾按要求申請后,鄉(xiāng)鎮(zhèn)工作人員初步核查資料,通過微信向申請人發(fā)出受理或者駁回的通知,審核審批后,線上線下同步進行信息公示。“入戶調查”利用手機定位等技術完成信息采集,自動提交。“救助監(jiān)察”則實現與省級15個部門37項數據共享,與31家銀行簽訂了金融資產核查合作協(xié)議,與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就核對系統(tǒng)接入陜西金融城域網達成協(xié)議,可對救助家庭存款等金融資產信息進行實時查詢,救助對象認定更加精準。“對象復審”利用身份識別等技術實現遠程復審。該微信公眾號上還公布了全省107個縣(區(qū))的救助熱線,并開通政策咨詢。目前,“e救助”已實現對全省各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的全覆蓋。

省民政廳以“e救助”為切入點,強力推進社會救助兜底脫貧,緊盯未脫貧人口、脫貧監(jiān)測人口、邊緣人口,以“三排查三清零”為抓手,逐戶逐人開展全覆蓋式排查,確保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全部納入低保或特困供養(yǎng)等兜底保障范圍。截至11月底,通過“e救助”申請社會救助的困難群眾已經有12.7萬人次,符合條件審批通過的有6.4萬人次。

“e救助”與陜西省社會救助動態(tài)監(jiān)控系統(tǒng)、陜西省居民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系統(tǒng)相連接,通過多平臺數據監(jiān)測、比對,構建立體化防返貧監(jiān)測預警平臺。

下一步,陜西省民政廳將抓緊出臺全省《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加快構建分層分類的救助體系,持續(xù)鞏固脫貧成果,為“十四五”時期解決相對貧困問題奠定基礎。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30)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