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汪 昊
8月10日,臺風“利奇馬”在浙江省溫嶺市城南鎮(zhèn)沿海登陸,隨后橫掃東部沿海各省份,,造成1402.4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537.2億元。
臺風“利奇馬”強勢來襲,,肆虐多日,,在抗擊臺風災害的一線,慈善組織,、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的身影隨處可見,。他們在各地政府的統一組織協調下,作為政府救災工作的重要補充力量積極有序地投身災區(qū),,以實際行動為受災群眾解燃眉之急,,成為抗風救災的一支生力軍,。
吹響集結號
臺風“利奇馬”具有登陸強度強、風雨強度大,、持續(xù)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等特點。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和損失,,災情發(fā)生后,,各省份迅速組織動員各級慈善組織、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行動起來,,貢獻自身力量,發(fā)揮專業(yè)特長,,投身到抗災救災行動中,。
臺風“利奇馬”登陸后給浙江溫州、臺州等多個地區(qū)造成嚴重災害,。浙江省民政廳按照省委,、省政府防臺救災工作部署,迅速發(fā)布了《關于動員社會組織參與第9號臺風“利奇馬”災后救助工作的通知》,,積極引導各地全面動員志愿服務組織和慈善組織有序參與抗臺救災,,努力確保民政服務對象生命財產安全。
臺風經過江蘇境內,,對無錫,、徐州、南通等多地造成影響,。江蘇省民政廳在臺風過境前即提前安排部署防御臺風強降雨相關工作,,對接應急救援志愿服務資源;臺風過境后,廣泛引導發(fā)動省內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配合相關部門參與宣傳,、巡檢、重點人群保障等事務,。宿遷市民政局協調志愿服務組織及時向市應急辦報送可供資源,,促進供需對接匹配,并組織志愿者和社區(qū)網格員參與社區(qū)應急救援工作,。
在安徽省受災最嚴重的寧國市,,民政部門通過“社會組織”微信群發(fā)布信息,寧國市義工聯合會迅速成立臨時協調小組,,向壹基金聯合救災項目組申請了首批救災物資,。聯合會還與團市委共同建立協調中心,累計招募志愿者700多人,,成立了3個災情調研分隊前往災區(qū),,接收愛心市民捐助,,徒步將捐助物資送往災區(qū),并組織開展清淤等行動,。
面對臺風帶來的持續(xù)暴雨,,山東省民政廳第一時間轉發(fā)了《民政部關于切實做好臺風受災地區(qū)相關民政工作的通知》,引導動員志愿服務組織,、臨時“青年突擊隊”,、志愿服務隊投身抗災救災。各市民政,、共青團,、婦聯及各行業(yè)部門積極招募志愿者,廣泛動員志愿服務組織,,抓住抗災救災有利時機,,發(fā)揮突擊隊作用,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據初步統計,,全省有590余支志愿服務隊、26萬余名志愿者直接參與抗災救災,。
在臺風“利奇馬”面前,,各省的集結號吹響,社會愛心單位和群眾迅速行動起來,,用慈行善舉彰顯社會責任感,,助力災區(qū)群眾渡過難關。(下轉2版)(上接1版)
奮戰(zhàn)在一線
哪里有災情,,哪里就有志愿服務馳援的身影,。
8月12日,山東聊城藍天救援隊了解到濟南章丘急需支援的求助需求,,與當地有關部門積極對接,,趕赴現場開展救援,成功將石家堰村9名被困人員,、相公莊街道3名老人轉移到安全區(qū)域。
在山東,,各地志愿服務組織在政府部門的引導動員之下,,及時聯合專業(yè)救援隊伍,到受災嚴重地區(qū)積極開展專業(yè)救援,。45支專業(yè)救援隊伍,、2100余名專業(yè)救援人員在全省各地開展排除內澇、道路救援,、轉移疏散被困群眾等服務,,累計轉移安置群眾14187人,。山東省還組建了重點行業(yè)青年志愿者突擊隊,青年志愿者們發(fā)揮專業(yè)所長,,搶修受損基礎設施,,加快恢復農業(yè)、水產養(yǎng)殖和企業(yè)生產,。
安徽省宣城市各地志愿者協會發(fā)動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開展交通引導,、抗臺風宣傳、物資發(fā)放,、避災點秩序維護等服務,。寧國市11家公益組織全部投入抗災救災,580余名社會組織志愿者備勤,,300余名志愿者參與救災物資發(fā)放,、道路清理、災情評估,、現場救援,、物資輸送、現場慰問等,。
江蘇省張家港市組織志愿者分組在居民區(qū)進行隱患排查,,重點對陽臺花盆、衣架等放置物品進行巡檢,,發(fā)現一戶便上門提醒一戶,。志愿者還會同物業(yè)對小區(qū)廣告牌、宣傳橫幅進行檢修與加固,,在公共服務區(qū)域加塞地毯與毛巾,,防止雨水倒灌造成公共財物損壞。南京市,、常州市藍天救援隊接到安徽寧國等地的求助信息后,,第一時間到達寧國市南極鄉(xiāng)人民政府,按照指揮命令進入救援現場開展駐地清理,、醫(yī)療處置,、清淤、垃圾清運,、引導群眾撤離等多項救援工作,。據不完全統計,江蘇省參與臺風災害救援的志愿者達6500余人次,。
臺風登陸以來,,浙江省民間志愿服務救援力量在抗風救災中發(fā)揮了顯著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從8月8日-16日,,浙江全省833家志愿服務組織和隊伍發(fā)布防風抗風,、災后重建志愿服務活動2561場,累計服務時長13.6萬多個小時,。
一方有難,,八方相助。各地志愿者們沖在災區(qū)前線,,積極支援,,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
匯聚愛心暖民心
在防御臺風的一線,,志愿者們與災區(qū)群眾心連心,,用愛心行動讓災區(qū)群眾感受到真情與關愛。
臺風“利奇馬”登陸后,,安徽宣城山洪暴發(fā),,許多村莊被淹沒,很多群眾被困,。在宣城市績溪縣家朋鄉(xiāng),,志愿者們駕車沿鄉(xiāng)村道路巡邏,搬離因山體塌方滾落到路上的石塊,,提醒勸導過往群眾注意安全,,幫助住房受降雨洪水嚴重威脅的農戶臨時轉移安置到安全地帶??兿h,、宣州區(qū)在災后第一時間組織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干部對受災地區(qū)情況進行摸底,,組織志愿者轉移安置受災群眾千余名,。區(qū)直各單位組織志愿者走進村(居)民家中,幫助緩解因積水,、路面坍塌造成的生活困難問題,。
在江蘇省,志愿者們走訪困難,、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約3000戶,,并且積極動員愛心組織籌集社會物資,為受災群眾送去溫暖,。愛德基金會集中采購960盞太陽能廊燈和480臺手搖式發(fā)電手電,,捐贈給供電受到影響的安徽省寧國市甲路鎮(zhèn)石門村,463戶受災群眾受益,。南京市居家養(yǎng)老服務中心聯合“螢火蟲”志愿者為獨居孤寡,、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飯菜以及應急食物,保證老人就餐不受影響,,臺風期間累計助餐,、送餐184人。
災情發(fā)生后,,浙江省相關部門和單位臨時發(fā)動成立了多支專項志愿服務隊伍,,在轉移群眾、安置場地整理,、食宿保障,、醫(yī)療支援、情緒安撫,、環(huán)境清潔和災后常見疾病預防等各個方面為受災群眾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服務。浙江省慈善聯合總會迅速啟動應急救援響應,,第一時間發(fā)出《關于“利奇馬”臺風賑災募捐的倡議書》并開通線上線下各類捐贈通道,。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8月15日,,全省各級慈善總會機構共接收社會各界捐贈資金9113.79萬元,。
在山東,災區(qū)安置點服務人力不足,,志愿者們便在安置點領導小組統一安排下,,開展幫廚做飯、照顧老人,、打掃衛(wèi)生,、維持秩序等活動。黑龍江省組織志愿者深入災區(qū)開展核查工作,,第一時間掌握困難群眾受災情況,,確保做好受災困難群眾的救助工作。
臺風無情,,志愿者有情,。面對超強臺風,志愿者們挺身而出,,勇于擔當,,在抗擊臺風的一線眾志成城,無畏風雨,,同舟共濟,。如今,暴風雨已經過去,但志愿者們留下的足跡溫暖而堅實,,他們的愛心善舉依然溫暖著災區(qū)人民的心,。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