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 華
4月1日,春天掛滿枝頭,北京萬佛華僑陵園里,,前來祭掃的人流,、車流,,在清悠舒緩的樂聲里,不再那么匆忙,人們的臉上多了些許輕松與笑意。
當天上午,,一場“生命如歌”清明追思音樂會在萬佛華僑陵園中心文化廣場舉行。陵園里隱隱播放的曲目就來源于這里——《愛的主題》《伴隨著你》《大魚》《送別》《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辛德勒的名單》主題曲)……“這首曲目輕柔優(yōu)美,,因其讓人落淚的曲調和動人心弦的美妙音律而聞名全球,。曲目描述了守護和陪伴的主題,表達了永遠在一起的情感和渴望,?!庇浾咴谝粋€演奏曲目介紹展板上看到。
“這些曲目是從眾多世界名曲或者影響深遠的影視作品中遴選出來的,。我們想通過追思音樂會這種文明祭掃方式,,讓人們轉變觀念,告別陋習,,從音樂中感悟生命,、汲取力量。”北京萬佛華僑陵園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除了4月1日、2日,、5日組織現(xiàn)場演奏及雙側LED屏幕實時傳音,、循環(huán)播放以外,今年還推出了鮮花祭掃,、網上紀念等綠色祭掃方式,,“以此倡導社會大眾以音樂追思等更為文明、低碳的方式祭奠逝去的親朋,?!?/p>
音樂撫慰,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干預手段,,形成于20世紀40年代,,60年代得到迅速發(fā)展。目前,,音樂撫慰已經在很多國家盛行,,醫(yī)學界通過臨床試驗認定,音樂對放松身心,、緩解悲傷,、振作精神等都很有效果。據專家考證,,從現(xiàn)代科學看,,音樂具有人際和社會作用、生理和物理作用,、心理和情緒作用,,不同的音樂可以幫助發(fā)展聽覺、視覺,、運動,、語言交流、社會認知,,同時,,音樂也是一種準確表達自我情感的有效途徑?;诖?,目前音樂撫慰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了臨床治療和心理干預上,引導人們走出悲傷情緒,,重拾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觀眾席里,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媽媽,,倚靠在椅背上,,眼睛似閉非閉地望著演奏臺,,指尖偶爾隨著音樂的旋律和演奏者的彈奏微微顫動。音樂會結束后,,記者采訪了她:“阿姨,,剛才看您聽得入神,很懂吧?”
“也不大懂,,只是覺得聽著聽著心里安靜,、放松下來了?!痹瓉?,她的父母安葬在萬佛華僑陵園,“剛給他們獻了花,,下來的時候看到這里有音樂會,,就坐下來休息一下。其實,,只是聽了兩首曲子,,感覺很好!”
“您想到了什么?”
老媽媽沉默了好一會兒,眼圈泛紅繼而濕潤起來,,“想起了我的母親,,記得當初,她總愛帶著我們唱歌,。去世時,,我們來到她的床前,唱的就是《茉莉花》,?!贝藭r,老媽媽已是聲音哽咽,,眼淚奪眶而出,。
在現(xiàn)場,記者被音樂會的氛圍包圍著,。很多觀眾——老人,、中年人,還有不少年輕人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機拍照,、攝像,。
本次音樂會上演奏的9位樂手來自北京德音愛玥樂團,均為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的研究生,。他們中有代表中央音樂學院開展“高雅音樂進高中”活動的實踐者,,也有擔任清華大學附屬小學、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附屬小學、北京亦莊實驗小學等知名學校的音樂教師及校樂團專業(yè)器樂演奏指導,,還有曾與國內外著名音樂家合作,、參與多場實景演出的年輕音樂達人。樂團負責人申鈺菡介紹:“還是第一次來到陵園演奏,,并沒有感覺不適,,反而覺得溫馨感人!我們用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去詮釋音符,生命很短,,但音符很長,生理年齡無法逆轉,,但我們可以用音樂傳遞言語無法表達的情感,,使逝者的精神長存?!?/p>
在音樂的烘托下,,一切似乎變得美妙起來——
陵園里,鳥鳴啾啾,,流水潺潺,,人們或手捧鮮花,或提著祭品,,或拄著手杖,、背著背包,向“暢春園”“妙音園”等園區(qū)走去,。
各園區(qū)里,,迎春花開,曲聲悠揚,,前來敬花的人,、擦拭墓碑的人,還有拎著水桶到附近水龍頭取水的人,,往來相讓,。一陣微風吹過,玉蘭花,、桃花花瓣隨風飄灑……
登高望遠,,迭巒群山、碧空白云,、春光無限;近處,,城市的樓群間,往來的車流穿梭,,忙碌而生機盎然,。
生命如歌,生命也如花?;ㄩ_花落,,歌聲悠遠。人生歲月里,,愿所有的人珍惜現(xiàn)在,、珍惜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