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智能化并不簡單等于人性化,讓智能技術更加人性化,,需要用愛心和關懷來加溫,。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充分體現(xiàn)了習近平總書記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重要論述精神,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充分體現(xiàn)了智能技術推廣運用中的人性化溫暖,。落實好《實施方案》的部署安排,需要全社會共同營造科技適老環(huán)境,,幫助老年人克服數(shù)字“恐懼”、解決運用智能技術的困難,,共建共享老年友好型社會,。
相向而行,幫助老年人邁好第一步,。跟上時代腳步,,方能老有所為。統(tǒng)計顯示,,我國2.54億老年人中,,約3/4的老年人未接觸過互聯(lián)網(wǎng),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排斥網(wǎng)絡科技和智能技術,,特別是在涉及資金支付等應用場景方面,,心存戒懼,裹足不前,。如果智能技術運用的“最后一米”不能突破,,老年人就難以體驗數(shù)字社會的便利和數(shù)字生活的快樂。共建共享老年友好型社會,,需要各方面鼓勵和幫助老年人勇于邁出第一步,,先從心上“破冰”,不躲避,、不回避,,建立對智能技術的興趣,樹立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通過自主學習,、相互學習、快樂學習,,逐漸掌握智能技術運用方法,,進而敞開心扉擁抱數(shù)字生活,讓智慧科技為晚霞添彩,。
科技適老,,家庭成員應擔起第一責任。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家庭成員離老年人最近,、和老年人最親,是老年人最可信賴,、最易溝通的人,,在幫助老年人適應、融入數(shù)字生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所以家庭成員要擔起主體責任,,通過物質支持、技術反哺,、情感激勵和心理支援等方式,,幫助老年人對智能技術產(chǎn)品從排斥到接納再到熟練使用、樂在其中,,進而使智能技術成為家庭養(yǎng)老服務功能的重要支撐,,成為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重要保障。要及時為老人添置一部智能手機,,耐心教長輩使用網(wǎng)絡,,替身邊老人演示打車、掛號,、健康掃碼等常用操作方法,。要努力讓年輕人得心應手的智能技術應用場景,潛移默化地成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他們能夠在與智能技術的接觸應用中收獲實效和實惠,、體驗快樂和尊嚴。家庭成員要下決心把做好這件小事當做孝親敬老的大事,,設身處地為長輩著想,,耐心反哺數(shù)字知識,慢慢說,、細細講,,手把手、心貼心地教會老人,。家人的工作到位了,,老人就更容易從智能技術的抵觸者、排斥者,,轉化為智能技術的熱愛者,、享受者。
共建共享,,基層治理肩負重要使命,。做實事要有大格局,面對億萬老年人的智能技術運用需求,必須站在老齡化社會治理的層面來謀劃推動,。落實好《實施方案》,,一方面要使智能化發(fā)展適應老年人,另一方面要改進傳統(tǒng)服務方式,,做到“兩條腿走路”,。各有關部門要把促進老年人融入智慧社會作為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重點,把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相關工作納入建設老年友好城市,、老年友好社區(qū),、老年宜居環(huán)境等統(tǒng)籌推進。在開展智慧助老幫扶行動中,,要充分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將孝親敬老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將數(shù)字助老項目列入“三社聯(lián)動”和政府購買服務重要內容,,鼓勵慈善、社工,、救助等基層服務力量創(chuàng)新開展科技助老,,發(fā)動社區(qū)黨建、老年協(xié)會,、志愿者等工作力量將科技助老列為年度重點工作,。共建共享老年友好型社會,考驗著基層社會治理的智慧和能力,,需要社會各界凝心聚力,,將惠老助老的責任扛在肩上、落到實處,。
堅持“智治為人”,,讓“智治”充滿溫度,不跑偏,、不變味,,就會成為幸福生活的翅膀。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幫老年人形成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主動融入,,并給老年人多種選擇,“數(shù)字鴻溝”就不復存在,,智能技術就會成為鏈接老年人幸福生活的一道溫馨彩虹,。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