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建明
為人正直踏實、工作責任心強、富有敬業(yè)精神——這是河南省汝陽縣民政局領(lǐng)導和同事們對兒童福利股股長劉紅杰的一致評價。劉紅杰投身民政工作20多年,始終把“低調(diào)做人、高調(diào)做事”作為自己的準則,傾情付出,用愛心為流浪乞討人員撐起了一片藍天,讓他們和正常人一樣享受溫暖的陽光。
2012年,汝陽縣救助管理站成立,劉紅杰被調(diào)到救助事業(yè)崗位上。當時的救助管理站沒辦公用房,沒人員,沒車輛。劉紅杰克服困難,租房租車,不分晝夜深入車站、城區(qū)繁華地段、地下通道、橋梁涵洞巡查,確保轄區(qū)流浪乞討人員有飯吃、有衣穿、有病能得到及時救治。劉紅杰深知職責重要,多年來心里始終裝著受助人員,把流浪人員當作自己的親人,用情懷展現(xiàn)著民政人的風采。“流浪者有了家,可他卻沒了家。”劉紅杰的愛人抱怨說,“他不是在救助管理站,就是在前往救助流浪乞討者的路上,在工作中他根本就沒俺和孩子。”
2013年11月的一個晚上,劉紅杰在縣城例行巡查時,在劉伶大橋頭下面發(fā)現(xiàn)一名衣著邋遢、蓬頭垢面的婦女蜷縮在草坪上,裹著一條破毛毯,正在睡覺。劉紅杰忙把她叫醒詢問,可她瞪著眼睛,神情異常,意識模糊,一句完整的話也說不清楚。劉紅杰將她帶回救助管理站,經(jīng)醫(yī)生初步檢查確認,該流浪婦女是精神障礙患者,便送到洛陽市精神病院進一步檢查,最終確診為重度精神障礙患者,由于丘腦、大腦功能紊亂,出現(xiàn)嚴重記憶障礙。劉紅杰將流浪婦女的病情向縣民政局領(lǐng)導作了匯報,經(jīng)縣民政局班子研究,每月?lián)艹?300元專項經(jīng)費用于救治這名流浪婦女。在劉紅杰精心照料6年后,流浪婦女的精神狀況竟奇跡般好轉(zhuǎn)起來。
2019年6月8日,流浪婦女突然情緒激動,一天三頓不愿吃飯,而且不停地嘟囔著:“俺要回家,俺要回家。”劉紅杰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她終于說話了;擔心的是,她的病情會不會又復發(fā)了。經(jīng)劉紅杰與流浪婦女耐心交流,她說出了自己和哥嫂的名字、地址。根據(jù)此信息,劉紅杰終于在河南禹州找到了她的哥哥。當年6月19日,哥哥和姐姐來到汝陽縣救助管理站認親。哥哥激動地告訴劉紅杰:“2007年春,妹妹受刺激離家出走,全家四處尋找了幾年卻杳無音信。”流浪12年的她終于和家人相抱相擁,親人重逢的喜悅感動著現(xiàn)場的每一個人。
2017年秋天的一天,從十八盤鄉(xiāng)登山村打來電話,稱有個流浪乞討女童,請求救助。劉紅杰接到電話馬上開車到登山村尋找。登山村轄15個自然村,尋找流浪乞討女童難度大,劉紅杰一個村一個村地追蹤詢問,終于在村道的涵洞中找到了衣不蔽體、說不清話、大約八九歲的流浪乞討女童。劉紅杰領(lǐng)著她挨家挨戶問詢其家人的下落,卻沒有人知道。劉紅杰只好把女童帶回救助管理站,安排工作人員為她洗澡換衣,弄吃的。女童是個智障患者,語無倫次,劉紅杰為她取名汝石曉,運用各種手段幫她查找親屬,但一無所獲。三年多來,劉紅杰像爸爸一樣每天都和汝石曉用手語溝通,給了一個她溫暖的家。
2020年6月2日晚,外地人祝某向汝陽縣公安巡警大隊巡警求助:“我和家里人生氣離家出走,來汝陽打工。因沒找到工作,手機也丟失了,身無分文被困汝陽,已經(jīng)一天沒吃飯了。”22時,劉紅杰接到公安巡警電話,第一時間將祝某接到救助管理站,及時提供飲食和住宿救助。6月3日上午,劉紅杰與祝某談心、溝通,最終他同意返鄉(xiāng)。在與其家人聯(lián)系好后,當天下午下班后,劉紅杰便駕車送祝某回家。早在村頭等待的祝某母親很是激動,拉住劉紅杰的手一直絮叨著:“感謝共產(chǎn)黨,感謝政府,感謝好心人把俺兒子送回來。”
這些只是劉紅杰救助流浪乞討人員的一個縮影。多年來,劉紅杰用愛心、耐心執(zhí)著地為流浪者和孤兒尋親,用大愛溫暖著他們。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讓所有的流浪乞討人員都有依靠,都能回到自己的家,讓城市的街頭、山村小巷不再有流浪乞討人員的身影。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