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婷婷
全國人大代表,、寶貝回家尋子網(wǎng)創(chuàng)始人張寶艷,同時也是“寶貝回家”志愿者協(xié)會會長,。截至5月26日,“寶貝回家”已幫助6277人找到家,,其中,,走失被拐3340例。平均每天都有兩至三個家庭在“寶貝回家”團圓?,F(xiàn)在“寶貝回家”志愿者已達34萬人,,成為國內(nèi)知名的尋人公益活動品牌。全國兩會期間,,記者采訪了張寶艷,,請她講述帶領(lǐng)、組織志愿者們公益尋人的故事,。
疫情期間志愿者尋親不停,,幫一個村頭流浪者找到了親人,幫一位被拐幾十年的老人找到了家
張寶艷回憶道——
疫情期間我們都被“困”在家里,,為了志愿者的安全,,我也專門通知,不讓志愿者實地走訪,,所有的工作也幾乎暫停了,。但是,我們的工作主要是依托網(wǎng)絡(luò),,我們就安排了一些有經(jīng)驗的志愿者,,在群里帶動大家分析案例。通過網(wǎng)絡(luò)教大家怎樣去抽絲剝繭地找線索,,怎樣利用論壇的功能查找疑似案例,。此外,我們還統(tǒng)計了哪些志愿者在抗“疫”一線,,可以借助這部分志愿者的力量開展尋親工作,。
沒多久,一個河南的志愿者就幫助一個流浪漢找到了家,。這個志愿者在村委會工作,,每天都在村里巡邏,結(jié)果就發(fā)現(xiàn)有個流浪漢,。這個志愿者就給他錄了段視頻,,發(fā)到了我們志愿者群里。通過志愿者們轉(zhuǎn)發(fā),,終于幫助這個流浪漢找到了親人。
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們嘗試運用各種手段讓工作不斷檔,。一位志愿者在自己的視頻平臺私信里發(fā)現(xiàn)了一條外婆找家的信息,志愿者立刻聯(lián)系了尋親人。交流后得知,,求助人的外婆在幾十年前被拐到山西寧武,,從她記事起,就經(jīng)??吹酵馄磐低的ㄑ蹨I,,從外婆只言片語中,她知道了外婆的心事,,便有了幫助外婆找家的念頭,。在視頻平臺上,她看到了志愿者發(fā)布的親人團聚的場景,,便試著留言,,希望能圓了外婆的回家夢。后來,,志愿者通過視頻平臺找到了當?shù)卣块T溝通聯(lián)系上后,,由工作人員提供了疑似地村干部的電話,志愿者又委托村干部幫助查詢,,這樣才讓這位被拐幾十年的老人找到了家,。就在上個月,這位老人已經(jīng)回到家鄉(xiāng)和親人團聚了,。
志愿者與救助站滯留老人通電話,,嘗試分辨口音,沒想到還真聽出兩個模糊的地名
張寶艷介紹說——
2017年7月專門成立了“寶貝回家”民政救助工作組,,從2019年到現(xiàn)在,,在與民政部門的合作中,我們已幫助402個家庭團圓,。
這幾年,,我們得到了各地民政部門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基本上都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與我們對接?,F(xiàn)在,,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救助管理站里的滯留人員信息較少。
通常來說,,我們每個案例,,志愿者第一時間就會進行信息比對,在論壇和各大網(wǎng)站都搜索一下,,是否有疑似親人,。但是救助站里的這些尋親人,由于精神方面的問題或者各地方言的局限,,導(dǎo)致無法提供更多的信息,,或者即使有信息也不準確,。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需要工作人員幫助其錄制視頻,,盡量通過工作人員與他的溝通,來分辨他的口音,,從而鎖定大致的尋找方向,,縮小排查范圍。今年初有個案例,,是安徽省阜陽市救助管理站里的一位老人,。這個老人是本地口音,可能是因為年紀大了,,什么都不記得了,。志愿者便用了人臉識別,也請相關(guān)人員在本地進行了信息核查,,都沒有找到老人的家,。后來,志愿者跟救助站商量,,直接與老人通電話,,分辨一下老人的口音。沒想到,,這一聽還真聽出來了,,老人提到了兩個模糊的地名。就憑著這兩個地名,,志愿者們通過實地走訪,,終于找到了老人的親屬,將老人送回了家,。
志愿者把照片放進AI人臉識別平臺,,很快鎖定了貴州省黔西縣救助管理站內(nèi)一名受助人員
張寶艷告訴記者——
我們現(xiàn)在一直在利用百度人臉識別幫助尋親人進行排查,在全國救助尋親網(wǎng)上就有百度AI平臺,。經(jīng)過我們的大力宣傳,,現(xiàn)在很多志愿者都知道有這么一個人臉識別平臺是可以廣泛運用的。我們特別希望的就是,,各救助管理站在與我們溝通時,,提供的受助人員照片越清晰越好,這樣有利于提高人臉識別的準確率,。
今年4月,,我們接到一個案例,是尋找一個兩年前失蹤的孩子,,這個孩子失蹤時18歲,,有輕微的精神疾病,。他的家人在我們網(wǎng)站登記后,志愿者第一時間考慮到精神病人極有可能被救助管理站收留,。于是,立即讓家人提供了一張較為清晰的照片,。志愿者把這個照片放進了全國救助尋親網(wǎng)上的百度AI人臉識別平臺,,沒想到,一下子就比對出四個疑似人,。志愿者通過仔細辨認,,結(jié)合家屬提供的信息,最后鎖定了一個在貴州省黔西縣救助管理站的受助人員,。通過與救助管理站的溝通,,對孩子當時進站的時間、衣著,、外貌特征等進行一一核實,,最終確定,這個受助人正是我們要找的孩子,。應(yīng)該說,,由于百度人臉識別的辨識度越來越高,志愿者也越來越多采用這種模式,。同時,,我們在與家長接觸的過程中,也會將這一平臺推薦給他們,,方便他們隨時登錄比對查詢結(jié)果,。
希望每個人都把身邊親人當“寶貝”呵護愛護!到了那一天,她也就可以安心地“下崗”了
張寶艷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公益尋人活動中,,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其履職內(nèi)容也與公益尋人密切結(jié)合。2019年,,除了做好尋親和志愿服務(wù)工作外,,她還對自閉癥兒童和大病兒童這個領(lǐng)域做了調(diào)研;與吉林省通化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lián)合會合作,為尋親的人提供一些法律咨詢及法律援助;還組織志愿者對尋家的孩子給予心理輔導(dǎo),,對于一些比較困難的尋親家庭給予適當救助,。
記者注意到,寶貝回家尋子網(wǎng)和寶貝回家志愿者協(xié)會,,宗旨是免費幫助走失,、被拐、被遺棄兒童尋找親人,,但是現(xiàn)在尋找的人群中也有部分是成年人,。對此,,張寶艷表示,雖然公益尋親的宗旨是幫走失的孩子回家,,但是很多孩子走失的年頭太久了,,找到的時候可能都已成年結(jié)婚,甚至已經(jīng)進入老年,,所以,,“寶貝”這兩個字已經(jīng)不再是協(xié)會剛成立時定義的兒童了。她認為,,現(xiàn)在有責任有義務(wù)同樣幫助成年人找到家,。
張寶艷有一個愿望:希望每個人都能把身邊的親人當成“寶貝”一樣呵護愛護!到了那一天,她也就可以安心地“下崗”了!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