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齊安
近年來,,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結合本職工作深挖紅色資源,,潛心研究紅色文化教育和黨建的科研問題,,從技術角度思考和探索紅色文化內(nèi)容與傳播技術實現(xiàn)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取得一定成效。
在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建有一個紅色文化展廳,,在這里,,您不僅能夠系統(tǒng)了解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和幾代中央領導人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為革命烈士題寫的詩、詞等,,而且能從這些作品中較為全面地了解為民族獨立,、自由、解放和新中國建設,、改革,、發(fā)展獻出生命和熱血的革命烈士的相關事跡資料和黨的歷史事件,是深入研究革命志士生平事跡和立足基層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賡續(xù)紅色血脈的珍貴資料,。
這是該所堅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色文化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的系列講話精神的階段性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意味深長地指出:“大家想一想,,在我國這樣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這是多么偉大,、多么不易!要教育引導全黨大力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共產(chǎn)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币涣阋谎芯克环矫嬖诒舅h建工作上先行先試,,充分利用紅色文物“講故事引導廣大黨員加深對黨的歷史理解和把握,加深對黨的理論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就近開展紅色教育”和“重溫革命先烈的家書”具體要求落到實處,,通過紅色文化展廳和在線朗讀終端,讓黨中央的宏觀部署和全局謀劃“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漢書·賈誼傳》),。
“新中國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要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薄拔覀円蚋锩攘冶硎境绺叩木匆?,我們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傳承好他們的紅色基因,。”這是今年第10期《求是》上發(fā)表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一文中強調(diào)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要求“弘揚光榮傳統(tǒng),、賡續(xù)紅色血脈”。這是我們創(chuàng)新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以實際行動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根本遵循。為此,,一零一研究所這些年來不斷豐富,、完善紅色文化展廳的展陳內(nèi)容,同時,,引進線上朗讀終端和VR設備,,用“創(chuàng)新驅動”讓紅色文化教育和“四史”借助技術手段呈新貌、出亮點,,在適應滿足年輕黨員干部更喜歡使用移動,、電子學習介質的習慣基礎上,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的沉浸式,、體驗式學習新模式,,使英烈精神及紅色文化可見,、可觸、可動,、可感,,讓學習體會更有穿越感、參與感,、親切感,,助力黨組織便捷高效地組織管理黨員干部的政治學習。
目前,,許多前來學習觀摩的黨組織紛至沓來,,他們主要是通過朋友圈了解到一零一研究所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創(chuàng)新的線索,循跡而至,。這一現(xiàn)象充分說明,,社會上的各級黨組織在廣泛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和“四史”學習的同時,更迫切希望通過路徑創(chuàng)新,、方式創(chuàng)新和模式創(chuàng)新達到促進學習教育的愿望,,也恰恰從實踐上檢驗了一零一研究所科研方向的正確性。
下一步,,一零一研究所將結合全黨全國廣泛興起的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學習高潮,從技術上多層面發(fā)掘,、研究和開發(fā)出英烈文化中包含的共產(chǎn)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用科技產(chǎn)品助力黨員在接受紅色文化傳統(tǒng)教育的同時,,“不斷感悟,,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fā)踏上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不斷提供優(yōu)質內(nèi)容和產(chǎn)品,。
(作者系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副所長)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