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冉冉
4月26日,,江蘇省疫情期間困難群眾救助工作視頻調度會召開,,針對省內外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要求全省各級民政部門重點關注關愛城鄉(xiāng)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困境兒童,、生活困難殘疾人等困難群眾,,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受疫情影響群眾面臨的突發(fā)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充分發(fā)揮社會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
3月1日以來,,江蘇省已累計開展因新冠肺炎疫情臨時救助6.57萬人次,,其中外地滯留人員799人次;實施流浪乞討人員等入站救助2245人次;發(fā)放臨時救助金707.65萬元和價值1098.63萬元的救助物資;發(fā)放困難群眾一次性臨時補貼31.47萬人次、5383.51萬元,。對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縣(市,、區(qū))緊急下達臨時救助省級補助資金391萬元,。
足不出戶收獲“愛心大禮包”
“我的藥吃完了,,需要到蘇州買,但我現在出行不便,,再晚就耽誤病情了,,你們能幫幫我嗎?”4月中旬,太倉民政“馬上辦”熱線接到市民徐女士求助,。市民政局工作人員核查后,,確定徐女士為該市低保對象,立刻聯系徐女士所在地浮橋鎮(zhèn),,幫助其與醫(yī)院等溝通,。經過多方努力,徐女士的藥當天就送到了她手里,。
疫情發(fā)生以來,,太倉市民政局成立“太暖心”專班專線,接聽群眾來電,。4月初至今,,“太暖心”專班專線已撥打、接聽群眾電話1.77萬余次,,協調解決群眾生活物資,、心理疏導,、臨時救助等方面問題;累計為130余名老人上門送菜、送藥,、送防疫物資,,確保困難老人正常生活不受疫情影響。
連日來,,江蘇各地還對封控區(qū)和管控區(qū)內特殊困難群體進行了動態(tài)情況摸排,。截至4月25日,各地共摸排管控區(qū),、封控區(qū)內低保對象7116戶12169人,,分散供養(yǎng)特困人員1738人。
各地民政部門通過“現金+物資+服務”的救助方式,,向困難群眾發(fā)放臨時生活補貼,、糧米油蔬基本生活物資、防疫防護用品“愛心包”,,并引導慈善組織定向捐贈,。特別是對分散供養(yǎng)特困人員,落實委托照料服務制度和定期探訪制度,,確保其“平日有人照應,、生病有人看護”。
無錫民政為全市城鄉(xiāng)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兒和低保外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對象,按每人每月120元標準發(fā)放臨時生活補貼,,1月以來已發(fā)放1900萬元,,惠及困難群眾15.8萬人次。此外,,為6000余名養(yǎng)老從業(yè)人員定制包含安疫險,、暖心菜、關愛線,、云課堂,、救急難、微心愿的“暖心大禮包”;為管控區(qū),、封控區(qū)內的低保對象,、分散供養(yǎng)特困人員、困境兒童等困難對象發(fā)放物資2391份,。
泰州民政依托“鳳城云課堂”平臺,,制作心理疏導線上課程。專業(yè)社會組織和社工開通24小時心理疏導熱線,,幫助封閉管理福利機構的工作人員和住養(yǎng)對象,、防控一線的工作者以及隔離人員舒緩心理壓力;發(fā)動社區(qū)工作者,、網格員、志愿者為有需求的困難群眾提供購藥,、送餐,、接送、陪護等暖心服務,。
淮安市組織人員對轄區(qū)困難群眾逐戶摸排,,重點對失業(yè)人員、外地滯留人員進行排查,,并根據群眾需求,,及時啟動救助程序。全市1716名鎮(zhèn)(街)兒童督導員和村(居)兒童主任對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開展常態(tài)化入戶巡訪,。各縣(區(qū))重點加大對分散供養(yǎng)特困老人的走訪排查和照料服務力度,。
受困群眾有了救助“快速通道”
“感謝你們送來的米、油和蔬菜,。這幾天不用再去買了,。”家住蘇州市吳中區(qū)甪直鎮(zhèn)保圣社區(qū)的楊女士,,見到民政工作人員后激動地說,。
受疫情影響,部分困難群眾就業(yè)受阻,、收入減少,,需要及時進行幫扶。江蘇各地民政部門落實“救急難”機制,,對受疫情影響基本生活存在困難的家庭及人員,,開展先行救助;對感染患病,、居家隔離,、停產停業(yè)、因疫滯留的外地人員,,由急難發(fā)生地民政部門直接實施臨時救助;對存在重大生活困難的,,采取“一事一議”方式加大救助力度。
常州民政在物價指數未達到價格補貼啟動條件的情況下,,按每人(戶)200元標準,,為10類低收入群體增發(fā)一次臨時價格補貼共1588.3萬元,惠及困難群眾7.9萬余人(戶),。
泰州市安排鄉(xiāng)鎮(zhèn)(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763萬元,,今年以來累計實施臨時救助17897人次,資金款物合計1361萬元,。
優(yōu)化簡化程序方便困難群眾求助
目前,,江蘇各地民政部門均已優(yōu)化簡化社會救助審核確認程序,,有條件的地區(qū)已實行線上申請低保、特困,、臨時救助等,。民政部門還延長已保障對象定期核查時限,必要時暫緩退出低保,。同時,,保持各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暢通,確保困難群眾便利求助,。
鎮(zhèn)江民政將“加大因疫情導致生活困難人群的臨時救助”納入市政府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和困難群眾紓困解難24條政策措施,,同時依托“鎮(zhèn)合意”APP開通社會救助申請專欄,讓困難群眾足不出戶即可申請救助,。
此外,,江蘇各地民政部門還加大對流浪乞討人員和臨時滯留人員的巡查和救助力度。如泰州市在發(fā)現需要救助的人員后,,詳細查詢其行動軌跡,,對入站受助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并做到一人一室隔離,。疫情發(fā)生以來,,全市共臨時安置滯留人員23人,全部落實基本生活保障,。
據江蘇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繼續(xù)加大對受疫情影響無法外出務工、經營,、生產,、就業(yè)的人員或家庭的摸排力度,查看基本生活是否存在困難,,對符合條件的給予救助,。各地也將持續(xù)關注物價變動,完善物價補貼聯動機制,,適時發(fā)放價格臨時補貼,,緩解物價上漲對群眾生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