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雨點
夏季氣溫升高、極端天氣增多、降水量加大,自然災害時有發(fā)生。如何保障民政服務對象的生命安全?確保他們能快樂、平安地度過炎炎夏日?近日,記者隨機探訪了多地民政部門和民政服務機構。
關愛老年人度盛夏
近日,四川省宜賓市發(fā)布高溫紅色預警,當?shù)剡M入連續(xù)高溫炙烤模式。然而,宜賓市社會福利院里的老人們卻感覺很清涼。
談及最近的生活,福利院老人曾慶璋很是開心,他說:“我在福利院里住了6年,這里的工作人員安排得細致入微,夏季蚊蟲多,工作人員怕我們被蚊蟲叮咬,專門給每位老年人制作了防蚊香包。”
據(jù)宜賓市社會福利院工作人員林敏介紹,為了讓院里的老人能安然度夏,福利院各部門早早就行動了起來,全院啟動高溫天氣應急預案,24小時值班,重點排查并整改了線路老化和電器超負荷使用、違規(guī)使用以及明火使用、臥床吸煙、食品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安全隱患。總務科為老人們更換了“夏季菜譜”,換上了應季的蔬菜瓜果,還特別準備了綠豆、銀耳和枸杞等防暑降溫食材。老年人的飲食習慣偏松軟,為了方便老人食用,總務科要求夏季解暑湯每日最少熬制3個小時,待自然冷卻后再分送到各位老人手中;護理部從老人居住環(huán)境入手,定期清洗老人房間里的空調濾網(wǎng),清掃衛(wèi)生死角,對物品表面及地面進行消殺,天氣炎熱容易引起老年人情緒波動,護理人員及時為老人進行心理疏導;社工科還啟動“銀海拾憶”“銀齡康樂”“同心同趣”活動,針對失能、半失能、自理專區(qū)老年人開展小組活動;醫(yī)務科則備齊了藿香正氣水、人丹等消暑藥品,加大每日的查房頻次,指導護理人員為全院300余名服務對象做好通風、降溫工作。
“入夏以來,全院從隱患排查、食品監(jiān)管、人文關懷等方面入手,在筑牢機構安全防線的基礎上,讓老人在夏日里能感受到一份清涼。”宜賓市社會福利院院長梁華說。
在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qū)九如城康養(yǎng)中心,老人們同樣享受到了這份關愛。
“王爺爺,外面天氣熱,我給您盛點綠豆粥。”早上7點,養(yǎng)老護理員張大姐來到80歲老人王爺爺?shù)姆块g,為老人送上精心烹制的消暑早餐。王爺爺在康養(yǎng)中心居住多年,一日三餐工作人員都會送到老人房間。夏天天熱,護理員還會給老人送上解暑的綠豆粥和時令水果,提醒老人在房間內靜養(yǎng),不要外出。
據(jù)了解,為防止老人夏季中暑,平安度夏,福山區(qū)各養(yǎng)老機構采取白天集中納涼、晚間空調降溫的方式,保證老人恒溫涼爽的居住環(huán)境。為防止老人被蚊蟲叮咬,提前購置了防暑藥品、殺蟲劑等,各類防暑降溫用品一應俱全。
守護孩子們安全度假
“安全是孩子幸福生活的保證,是孩子健康發(fā)展的前提,我們要帶著感情抓安全,身體力行抓安全。”7月17日,在周例會上,河南省鄭州市兒童福利院院長李燕反復強調。部署完工作后,李燕便帶領著全院后勤、物業(yè)等相關負責同志,對院里的防汛設施進行仔細檢查:檢測防汛物資強度能否經得住大風、洪水,沙袋高度有沒有達到標準,電箱電器有無浸泡危險,排水泵、排水管預備和維護,排水系統(tǒng)有無障礙以及最大的排水量……
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現(xiàn)有700多名孤棄兒童,安全責任重大。早在夏季汛期來臨之前,兒童福利院便制定了詳細的遇險應急流程,包括各部門兒童撤離時支援人員的配給、現(xiàn)場指揮的細節(jié)、如何向公安機關求援、人員疏散撤離路徑、車輛安排、撤離物資準備等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周都在常態(tài)化演練,確保危險來臨時,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能平安度過、萬無一失。
“不久前,我們還分別對餐廳、充電棚、燃氣、電器、電梯進行了專項檢查,開展了消防安全培訓、防汛演練等。”兒童福利院工作人員王賓說。
不僅福利院的孩子需要保護,留守兒童的安全也不容忽視。進入7月,孩子們開啟了暑假生活。暑假是兒童溺水的易發(fā)期、高發(fā)期。留守兒童因缺少父母在身邊照護,存在很大安全風險。為此,不少地方民政系統(tǒng)開展了預防少年兒童溺水工作,例如,加強少年兒童防溺水知識宣傳,教授孩子游泳技能等。
“我知道,我知道,不準在無家長或老師帶隊的情況下游泳、不準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準到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的水域游泳……”近日,河北省安國市伍仁橋鎮(zhèn)開設的未成年人“防溺水和網(wǎng)絡詐騙”安全自護小課堂開課了。在安全知識搶答環(huán)節(jié),孩子們踴躍舉手答題,現(xiàn)場氛圍輕松活躍。
課堂上,志愿者通過通俗易懂的卡通PPT講解防溺水知識,并通過模擬溺水自救和播放溺水自救視頻,向孩子們教授“溺水時進行自救”的實用方法。在“刷單”小劇場,志愿者們還通過播放《騙子來了》PPT,向孩子們揭秘“刷單”等網(wǎng)絡詐騙全過程。
“我們聯(lián)合眾善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的安全自護小課堂,進一步加強了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提高他們的安全防范意識,為他們平安度過成長期保駕護航。”安國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趙麗表示。
及時為困難群眾送“清涼”
家住江蘇省張家港市金港街道渡口村的劉某是單身低保戶,患有肺結核病,炎熱的夏季很是煎熬,基層民政工作人員在走訪中發(fā)現(xiàn),他家中的電風扇損壞,無法使用,便立即上報到村委。很快,由村集體購買的一臺嶄新電風扇送到了劉某家中,他又驚又喜地說:“有了它,這個夏天,我可以涼快地度過了。”
張家港市民政局在高溫汛期期間,加強上門走訪頻次,對全市在冊低保及其他困難家庭開展拉網(wǎng)式調查摸底,精準摸排困難群眾需求。除此之外,還聯(lián)合市慈善總會,發(fā)動愛心商家慈善捐贈防暑物資,為困難家庭送去清涼油和風油精。通過社會組織鏈接社會愛心資源捐贈空調冷風扇,及時給防暑降溫存在困難的群眾送去“清涼”。
夏季,也是多地持續(xù)強降雨季。入夏以來,煙臺市福山區(qū)連降大雨,對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門樓鎮(zhèn)民政助理員劉麗珍了解到門樓街道西陌堂村的趙先生家因強降雨導致房屋漏雨,第一時間為他送上臨時救助金。“你們的關心幫助我解了燃眉之急,這筆錢我可以拿來修繕屋頂。”趙先生拿著1000元臨時救助金,心里充滿感激。
據(jù)劉麗珍說,這個汛期,她已經走訪排查了820余戶困難群眾家庭,及時為他們送去了黨和政府的關心和關愛。
汛期期間,福山區(qū)民政局提前預警,暢通災后摸排救助機制,將符合條件的受災困難群眾及時納入社會救助范圍,特別是對因強降雨引發(fā)的基本生活存在較大困難的受災群眾,按照“急難型”臨時救助有關規(guī)定,24小時先行救助,事后再補充說明,有效保障了汛期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