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民政廳高度重視清明節(jié)期間群眾祭掃安全保障工作,采取系列措施,全力保障“平安清明”,積極倡導“綠色清明”。
一是以平安清明為目標,層層落實安全保障責任。3月初,省民政廳及時制定了下發(fā)《吉林省民政廳關于做好2017年清明節(ji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民政部門、各殯葬服務機構要強化安全管理,強化優(yōu)質服務,引導文明祭掃。各級民政部門成立民政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負總責、分管負責同志具體抓、其他負責同志履行“一崗雙責”的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層層落實責任,建立嚴格的失職追責制度。壓緊壓實殯葬服務機構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將責任分解到具體人員、各個崗位和各個環(huán)節(jié)。加強與消防、公安、林業(yè)等部門協(xié)作,強化統(tǒng)籌部署和職責分工,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安全保障工作格局。在清明節(jié)前,由省政府分管領導帶隊,省民政廳廳長喬恒、副巡視員張偉、社會事務處負責人分別深入殯葬服務機構指導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各殯葬服務機構認真檢查和整治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設施安全、服務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確保不留死角。
二是以群眾滿意為標準,努力提升殯葬服務機構整體水平。繼續(xù)推動“殯葬服務提升年”活動,對照“八不得、八提升”內容,進一步增強為民意識和窗口意識,堅持規(guī)范服務、優(yōu)質服務、文明服務、誠信服務,為群眾提供多樣化的便民利民惠民服務。
三是以移風易俗為導向,大力推進生態(tài)文明殯葬。堅持綠色發(fā)展理念,積極推行文明低碳祭掃倡議,推行錯峰祭掃、網(wǎng)絡祭掃、鮮花祭掃等有關激勵保障舉措,截至3月27日,長春市殯葬服務機構已接待8.5萬人次祭掃,實現(xiàn)錯峰分流疏導目標。長春市、遼源、延邊等地繼續(xù)開展“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等活動,組織群眾參加社區(qū)公祭、集體共祭等現(xiàn)代紀念追思活動,參與人次逐年增加,文明低碳祭掃理念逐步成為社會自覺行為。堅持文明主題,聯(lián)合有關部門強化清明祭掃活動管理,倡導抵制封建迷信活動和低俗祭祀用品。長春、四平、遼源、白城等地,對本地城區(qū)內禁止紙錢、文明祭祀等做出明確規(guī)定。認真落實《關于推行節(jié)地生態(tài)安葬的實施意見》精神,省民政廳投入400萬元,幫助和指導遼源、白山、龍井開展生態(tài)樹葬園建設,其中遼源市樹葬園已經(jīng)建成,已安葬骨灰196例。截至2016年底,全省采用撒海、樹葬、草坪葬等綠色節(jié)地生態(tài)安葬葬法達3228例。繼續(xù)推行惠民殯葬,對具有省內常住戶籍的死亡城鄉(xiāng)低保對象免除6項基本殯葬服務費用,此項制度覆蓋保障的困難群眾達200萬人。2016年全省約為1.8萬余名困難群眾減免喪葬費用1809余萬元。繼農安出臺無喪葬補助人員減免基本服務費用政策之后,通化市、長春市也于2016年出臺了《無喪葬補助居民基本殯葬費用免除辦法》。3個市縣預計每年可為群眾減免喪葬費用費用超千萬元。
四是以宣傳引導為抓手,努力營造良好社會氛圍。3月27日,省民政廳召開2017年清明新聞宣傳媒體通氣會,由副巡視員張偉向與會的新華社、吉林日報、吉林電視臺、吉林人民廣播電臺等十多家媒體記者通報了2017年清明祭掃等有關工作安排情況及我省殯葬改革情況。在清明期間,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以“文明祭掃、生態(tài)殯葬、綠色殯葬”為主題的集中宣傳活動,大力宣傳健康文明的清明文化、新的殯葬理念、新的典型事跡,倡導科學文明祭掃方式。省民政廳制做了以“平安清明、文明祭掃”為主題的公益廣告,從3月30日至4月4日在吉林電視臺新聞頻道和公共頻道重要時段播放,倡導移風易俗、文明祭掃。(根據(jù)吉林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