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民政廳啟動2019年農村留守兒童入戶關愛服務“雨露計劃”,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委托第三方機構招募250名廣州地區(qū)在校大學生(研究生)作為關愛員,,利用暑假時間,,對清遠、陽江、湛江、肇慶、梅州五個地級市10000名左右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yǎng)兒童以及農村留守兒童開展入戶調查及走訪關愛工作。
2017年6月,,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精神和民政部等8部委“合力監(jiān)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工作要求,提高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精準度,,廣東省民政廳決定在全省范圍內實施為期五年的農村留守兒童入戶關愛服務“雨露計劃”項目,,進一步精準掌握全省各地關愛保護工作情況,督促各地各部門落實關愛保護職責,,強化家庭監(jiān)護責任,,將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納入有效監(jiān)護范圍,。
入戶關愛員以上門入戶面對面訪談的方式,,了解兒童的基本情況及需求,其權益保護是否得到顯著改善,,各政府部門,、群團組織等是否落實關愛義務,相關社會救助是否及時到位等情況,;錄入,、校對、更新留守兒童個案信息,,填寫入戶關愛服務登記表,,形成無人監(jiān)護(或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無監(jiān)護能力)、失學輟學,、無戶籍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花名冊并通報當地縣級民政部門,;在此基礎上,,以關愛組為單位撰寫關愛服務調查報告,匯編成書分發(fā)給各地市民政局參考借鑒,。
2017至2018年“雨露計劃”初見成效:入戶關愛1.5萬余名農村留守兒童
2017年暑假,,廣東省民政廳選定了河源市、韶關市、肇慶市,、云浮市,、茂名市、湛江市(雷州市)6個地級市106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作為首次入戶關愛服務地區(qū),,委托第三方機構廣東省民政事業(yè)發(fā)展研究服務中心實施入戶關愛,,完成了9636名留守兒童的入戶關愛服務。同年底,,省民政廳把發(fā)現的問題通報相關單位,,把第三方機構提供的總結報告、分報告等匯編成書分發(fā)給各地市民政局參考借鑒,,對推動廣東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特別是對重點農村留守兒童存在戶籍問題、入學問題,、無人監(jiān)護或監(jiān)護不力,、遭受家暴或意外傷害、虐待,、遺棄及生活無著,、重病無治等需強制報告和處置的個案,進行了專門分類統計和分析,、反饋,、跟蹤。
2018年寒假,,廣東省民政廳選定粵東地區(qū)的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9680個兒童家庭開展入戶關愛,。經第三方機構安排243名入戶關愛員入戶調查,實際核實農村留守兒童4758名,。在調查走訪的地區(qū)中,,部分農村留守兒童獲得過政府部門、當地村(居)委會,、婦聯,、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的各類關愛幫扶,如物質幫扶,、政府補助,、慈善捐款、關愛活動等,。但同時,,調查發(fā)現21%的兒童家庭經濟狀況比較困難或很困難;6%的受訪兒童家庭亟需解決監(jiān)護問題;約1%的受訪留守兒童處于無戶籍狀態(tài),;0.42%的受訪留守兒童在義務教育階段失學輟學,;大部分受訪留守兒童父母通常半年到一年內才返家一次,其中21%的受訪兒童亟需解決陪伴問題,;個別兒童出現逃學(占比0.27%)和偏差行為(占比0.27%)的現象,。調查發(fā)現的問題引起了潮汕地區(qū)4個地市的重視,通過入戶關愛服務,,對農村留守兒童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個案登記,、反饋和督促改正;將發(fā)現的家庭經濟困難,、監(jiān)護不當或無人監(jiān)護,、無戶籍、失學輟學,、陪伴和心理問題,、偏差行為等問題反饋給農村留守兒童所在村(居)委會、鄉(xiāng)鎮(zhèn)(街道)以及民政部門,,并由民政部門據實通報各相關政府部門受理,、處置;尤其是無人監(jiān)護或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無監(jiān)護能力的24名留守兒童,,已有5名通報公安部門,并由公安部門責令其父母立即返回或確定委托監(jiān)護人,。
通過兩年來關愛員進村入戶走訪,、實地考察、查閱檔案,、反饋問題,、總結經驗、自查整改,、落實責任等做法,,“雨露計劃”帶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營造家庭,、學校,、政府和社會“四位一體”齊抓共管的關愛保護氛圍。(根據廣東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