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單位:重慶市酉陽心連心志愿者協(xié)會
服務領域:生活扶貧、教育扶貧
志愿者參與人數(shù):800余人
直接受益人數(shù):500余人
項目風采
在重慶市酉陽縣,有一支由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自發(fā)組成的志愿服務隊——酉陽心連心志愿者協(xié)會,該協(xié)會熱衷于社會公益事業(yè),不為物質(zhì)報酬,自愿為社會公益事業(yè)和弱勢群體提供幫助和志愿服務,接受酉陽縣精神文明辦和酉陽縣民政局等有關部門的指導。目前,酉陽心連心志愿者協(xié)會共組織志愿服務團體活動48次,協(xié)調(diào)對接資金60余萬元,直接受益者達500余人,志愿者從最初登記的十幾人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800余人,志愿服務時間超過10小時的達200余人,累計志愿服務6860小時。
關愛留守兒童,共享溫暖陽光
酉陽縣木葉鄉(xiāng)小咸村小學地理環(huán)境較差,學校非常偏僻,就讀的81名學生基本上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多時候,孩子們只能從電話中或者從偶爾寄來的匯款單中,才能感覺到父母的存在。當別的孩子在享受父母關愛的時候,他們卻被留在山村里,孤獨地像荒草一樣生長。2016年6月1日,為了使留守兒童感受到家的溫暖,酉陽心連心志愿者協(xié)會開展了“關愛留守兒童,共享溫暖陽光”項目,和小咸村小學81名留守兒童共度節(jié)日。5月31日一大早,酉陽心連心志愿者協(xié)會30名志愿者便驅(qū)車一小時到達木葉鄉(xiāng),后又步行兩個小時來到小咸村小學,為孩子們送去書包、文具、體育用品和食品。志愿者和孩子們一起做游戲,表演手語《感恩的心》,還跳起了土家族擺手舞,孩子們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關愛困難家庭,點燃生命希望
2015年10月,黑水鎮(zhèn)馬鹿村5組楊家坨的小男孩楊凌波慘遭不幸,患上了白血病。父親楊秀清于2006年在浙江省寧波市被車撞傷,肋骨骨折,腰部嚴重受損。爺爺楊勝茂身患直腸癌,曾經(jīng)在浙江動過手術。母親黃春艷身患腫瘤,曾在重慶、浙江多次做過切除手術,胰腺也被切除一半。但是,在這樣一個雪上加霜的家庭,父母并沒有輕言放棄,母親帶病出門打工補貼家用,離別時那無奈的哽咽,縱是鐵石心腸的人看見也不禁潸然淚下。父親一直陪伴在小凌波身邊,他多方奔走,想盡辦法。親戚、好友和同學成了楊秀清最大的資助來源,他把一筆筆賬目全都記下來。他說,會用一生的時間打工掙錢來還每一筆“支持”。2015年底,楊秀清帶著對兒子的歉意,把小凌波接回家中靜養(yǎng),因為他再也借不到為孩子治病的錢了,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受折磨。
眼看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因為昂貴的手術費用而即將凋零,酉陽心連心志愿者聞訊接連進行兩次走訪,及時了解患者病情,現(xiàn)已獲悉配型成功,只等手術費到位,就可以馬上進行手術治療,成功率可以達到80%。協(xié)會志愿者自籌資金四處為小凌波尋求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盡管在呼吁過程中經(jīng)常碰壁,但是他們始終不畏艱難困苦。雖然磨破腳皮、說破嘴皮,但他們以那顆熱忱助人的心感動了眾多愛心人士、企業(yè)和政府部門,終于在2016年3月19日成功舉辦了一場大型公益募捐晚會。參加籌辦公益晚會的志愿者大概有120人,其中有20人的志愿服務時長達60小時以上,其余100人的志愿服務時長平均達到15小時。
關愛受災群眾,共度生活難關
2016年6月19日晚至20日凌晨,酉陽縣普降暴雨。銅鼓鄉(xiāng)清和村5組楊秀強家遭受泥石流沖擊,板壁被沖倒,冰箱、洗衣機、電動打米機等電器被泥沙掩埋或被洪水沖走,連家里養(yǎng)的10多只雞都未能幸免。楊秀強視力低下,妻子肢體殘疾,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一家人不知所措,最后只能寄居在親戚家。
水災的當天,官清鄉(xiāng)金家壩村5組程學德家也受到了嚴重的泥石流沖擊。20日上午8點左右,程學德家的后山發(fā)生泥石流,將他的身體掩埋在泥沙中,房屋和牲畜也全埋在了地下。幸得路人相救,雖然泥沙導致他多處骨折,但所幸性命無憂。他兒子的鋼筋混凝土房屋也被沖歪斜,出現(xiàn)多處裂縫。
酉陽心連心志愿者協(xié)會接到消息,第一時間就組織了12名志愿者,到達銅鼓鄉(xiāng)清和村、官清鄉(xiāng)金家壩村,對這兩戶受災人家進行了慰問,給他們送去了棉被、衣服、大米、食用油和現(xiàn)金。“你們真是好人啊!”領到了愛心物資的楊秀強感激不盡,程學德的兒子程勇飛更是淚水盈盈。
2016年10月9日下午3點左右,酉陽縣廟溪荊竹村發(fā)生火災,大火吞噬了20多間房屋。雖然在危急關頭搶了部分財物出來,可依舊是杯水車薪。由于氣溫下降,加上這突如其來的大火,衣服、被子、日常生活用品等都是當時急缺的物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酉陽心連心志愿者協(xié)會向受災的村民伸出援手,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受災群眾渡過難關。10月10日,協(xié)會募捐到愛心物資衣物、米、油、鋪蓋等日常生活用品,并招募了20名志愿者把物資及時送到了村民手中。受災村民無一不熱淚盈眶,握住志愿者的手連說“謝謝”!
關愛殘疾老人,傳遞慈孝愛心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協(xié)會“扶危濟困,愛心奉獻”的宗旨,讓更多的老人感受關懷,酉陽心連心志愿者協(xié)會于2016年10月啟動了“酉陽心連心?溫暖伴你行”關愛百名困難老人的志愿服務活動。
2016年10月14日,30名志愿者來到了興隆鎮(zhèn)營盤村8組郭家蓋,去看望90歲抗戰(zhàn)老兵郭學揚。郭學揚在抗日戰(zhàn)爭中負傷致殘,走路要拄著拐杖,而且右腳因常與鞋摩擦發(fā)炎。每天早上起床,老人的第一件事就是穿上自制的假肢。生活的磨難并沒有困住老人,如今已90歲高齡的郭學楊,依然聲如洪鐘,眼不花,耳不聾,講起抗戰(zhàn)故事滔滔不絕。他告訴志愿者,生活就像一場戰(zhàn)斗,同樣需要堅強的毅力。
2017年7月22日,志愿者走進可大鄉(xiāng)吳家村9組,為殘疾人張志龍送去了電動輪椅,助他圓夢。頂著三十幾度的高溫,單程需要3個多小時的車程,可沒有一名志愿者喊累,大家都樂在其中。
酉陽心連心志愿者協(xié)會經(jīng)常組織助殘敬老的志愿服務活動,還在酉陽縣精神文明辦的帶領下常年組織志愿者開展文明交通勸導志愿服務活動。
志愿服務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樊籬,融化了心與心之間的堅冰,釋放了人間溫情。如今,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把志愿服務當作一種生活方式。志愿者之愛跨越了國界、職業(yè)和貧富的差距,沒有文化差異,沒有民族之分,讓社會充滿陽光般的溫暖。
專家點評
重慶市酉陽心連心志愿者協(xié)會屬于典型的民間自發(fā)的志愿服務組織,以傳統(tǒng)志愿服務形式在社會救助領域發(fā)揮了自己的貢獻。除了對留守兒童的資助之外,該協(xié)會將服務對象對準了三類群體:一是大病群體,對楊凌波的一家的救助體現(xiàn)了志愿服務的慈善精神;二是對銅鼓鄉(xiāng)清和村的泥石流以及廟溪荊竹村火災的救助,屬于對自然災害農(nóng)村家庭的幫扶;最后是對興隆鎮(zhèn)營盤村和大鄉(xiāng)吳家村殘疾村民的幫助,則屬于助殘范圍;病、災殘三類群體都是農(nóng)村志愿服務的重點。和一般救助不同,酉陽心連心志愿者協(xié)會的志愿服務更具有“雪中送炭”的特點,是傳統(tǒng)志愿服務精準化的一種有效做法,值得推廣。
【大 中 小】 【打印】 |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網(wǎng)站標識碼:bm12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