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爆料网在线观看|91制片厂MyZ9|果冻传媒最新出品|国产自拍偷拍第三页|国产传媒 欧美|麻豆蜜桃传媒网站在线|一区麻豆文化传媒理论|午夜福利试看|亚洲在线看片|91制片厂种子连接,自拍偷拍 第二页,天美传媒麻豆在线二区,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91

李燕同志

來源:   時間:

    簡要事跡:李燕,女,河南省鄭州市兒童福利院院長。

    從事民政工作20年,傾注心血和智慧,使鄭州市兒童福利院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準確把握兒童福利事業(yè)發(fā)展趨勢,模索出“打造六個中心、構建一個體系”的發(fā)展定位;建立省內第一個與醫(yī)院合作的腦癱康復中心,成立省內第一家經政府批復的特殊教育學校;先后幫助200多名孩子進入院內類家庭、300多名孩子被社區(qū)家庭寄養(yǎng)、近千名孩子被國內外家庭收養(yǎng),幾十名孩子成家立業(yè)、走向社會。

    所獲榮譽:

   2009年,榮獲“鄭州市三八紅旗手”稱號。

   2009年,榮獲“全國優(yōu)秀兒童福利院院長”稱號。

   2011年,榮獲“全國民政系統勞動模范”稱號。

   2019年,榮獲民政部最高榮譽獎“孺子牛獎”。


     

鑄就孤殘兒童的幸福夢

鄭州市兒童福利院院長  李燕

大家好!我叫李燕,是鄭州市兒童福利院院長,一名從事了13年兒童福利工作的民政人。

我的家,是鄭州市西郊一個每天都有歡聲笑語的院子。因為家里的男孩姓鄭、女孩姓周,這里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鄭周大院”。2008年5月至今,“鄭周大院”的溫暖懷抱里,先后有4500多名身處困境的孩子在這里生活。

在剛剛過去的4月,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也是在這次大會上,我獲得了民政部最高榮譽獎——“孺子牛”獎。當天晚上,新聞聯播剛結束,我們“鄭周大院”的微信群就沸騰了。“院長,我們看到合影的時候您就站在總理身后!”“院長院長,總書記說要聚焦特殊群體,是不是也包括咱家孩子?”“當然包括。孤殘兒童是社會上最弱小、最困難的群體。總書記最關心孩子們了!”我一一回復著大家的問題,直到很晚……用一位老師的話說:那天晚上,“鄭周大院”失眠了!

從北京回到院里,孩子們好奇地問我:“院長媽媽,孺子牛長啥樣啊?我也想摸摸它!”許多大孩子也給我發(fā)來信息,嫁到山東的倩倩說:“院長媽媽,祝賀您,我這輩子最大的幸運就是遇到您!”

我能獲得這么高的榮譽,是因為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也是因為這些可愛的孩子,我度過了人生最有意義的十三年。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和孩子們的故事。

這是一份付出愛的事業(yè)……

2006年春天,乘著民政部“藍天計劃”的東風,鄭州市把兒童福利院新建工程列入當年向全市人民承諾辦理的“十件實事”之一。組織安排我負責籌建工作。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真叫一個難:工地是遠離市區(qū)的一片破廠房,無路、無水、無電!跑手續(xù)、要政策,吃住幾乎都在工地。工程完工時,我瘦了十幾斤,到民政局辦事,老同事都沒認出來。

2008年5月28日開園那天,曾經的荒地已經變成一個干凈整潔、花開四季的美麗家園。

看著入園的第一批孩子殘弱的身體和渴望的眼神,身為母親的我連著幾天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反復問自己:“難道只是給他們建一個漂亮的房子嗎?應該給孩子們一個怎樣的未來?”

帶著問題,我四處取經,2009年的大年初二,我還跑到了天津市兒童福利院學習。漸漸地我意識到:吃飽穿暖不是目的,讓孩子回歸家庭、走向社會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辦公室厚厚的一沓筆記本上,記錄著許多孩子回家的故事:三次病危的鄭少東,三次被我們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最終為他找到收養(yǎng)家庭;在“鄭周大院”長成大姑娘的倩倩、小霞、小遠,陸續(xù)步入婚姻的殿堂,主持完她們的婚禮,又參加她們孩子的滿月酒,我已經從“院長媽媽”升級為“院長姥姥”……

2009年以來,先后有500多名孩子進入了院內類家庭、有1000多名孩子寄養(yǎng)在社區(qū)家庭;通過收養(yǎng)、尋親,有1200多名孩子圓了“回家夢”。

這也是一份收獲愛的事業(yè)。我們辛苦的付出慢慢地改變著孩子們的未來,而孩子們也帶給我們許多快樂。

有一次,我在網上看到一篇報道:2006年5月30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看望杭州市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他強調,兒童福利院要本著“雖非親骨肉,依然父母心”的精神,從各方面盡力幫助孤殘兒童。

“雖非親骨肉,依然父母心。”短短十個字,一下子說到我的心坎里!是啊,你以父母心對待孩子,他們就會以同樣的愛回報你!

下肢癱瘓的小白德,剛到福利院那年12歲。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孩子卻跟我說:“院長媽媽,我想上學。上課的時候我可以不喝水,下課我就不用去廁所了。”聽完孩子懂事的話,我心都碎了。我一遍遍地跑學校、跑教育局。孩子不能自理,我安排專人陪護;輪椅進不了教室,我們想辦法設無障礙通道……孩子終于如愿以償進了課堂,高興的小白德專門畫了一幅《給媽媽洗腳》的畫送給我。看著孩子稚嫩的畫作,我想,這就是我工作的快樂。現在的白德,已經在上海找到了工作,開始了獨立的生活。

白德上學這件事也引發(fā)了我的深思:我們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殘疾兒童,社會學校很難適應,怎么辦?思來想去,決定自己辦!2013年,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學校正式成立。在滿足全院適齡兒童上學的同時,還接納了一批社會上的殘疾兒童免費接受教育。

這也是一份傳遞愛的事業(yè)。我們把愛撒向全社會,收獲著尊重、收獲著感恩。

有一封信,至今還放在我辦公桌的抽屜里。

2011年底,腦癱患兒小蕊的媽媽給我寫了一封信。她說,因為小蕊,丈夫和她離婚了;多年照顧小蕊,她身心疲憊,幾次都想到了死,但是又擔心自己死了以后孩子怎么辦……

我按照信上的地址,找到了這位媽媽,為小蕊送去了輪椅和生活用品。這件事也讓我開始思考:這樣的家庭還有多少?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

隨后的調研證實了我的擔憂:如果缺乏必要的支持和幫助,這些家庭一旦陷入貧困,失去生活的信心,就會出現棄嬰、流浪兒童。

2012年,在鄭州慈善總會的支持下,我們成立了“藍手杖家長俱樂部”,義務為困境兒童及家長提供支持和幫助。有位媽媽說:“以前,親戚朋友都瞧不起我們。到了俱樂部有了回娘家的感覺。這里沒有歧視,只有平等和溫暖!”

總書記說:“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我們每救助一個困境兒童,就會挽救一個家庭,就會贏得一個個民心。“俱樂部”成立七年來,先后救助過千余名像小蕊一樣的孩子,讓更多困境兒童家庭燃起了希望!

13年來,“鄭周大院”的“文明市民標兵”王振超、“白衣天使”王琳琳、“小媽媽”王瑞華、全國名人老鄭夫婦……許多默默無聞的爸爸媽媽們,用芳華和歲月守護著這些可愛的孩子們。

13年來,我們建立了棄嬰救助新機制——“天使驛家”,我們推行了全新的社工專業(yè)服務模式,我們起草了河南省第一個“兒童福利機構服務規(guī)范”……

13年來,越來越多的市民和社會機構加入愛心隊伍,每年有超過2萬人來奉獻愛心……

“鄭周大院”已經成為城市最溫暖的地方!

今后,作為新時代兒童福利工作者,我們將時刻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把榮譽當成責任扛在肩上,把孩子的需要放在心中,傳承好“孺子牛”精神,用愛鑄就孤殘兒童的幸福夢!

謝謝大家!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