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創(chuàng)新移風易俗形式,倡樹節(jié)儉婚慶風,打造文明新婚俗
一人手扶樹苗,一人揮锨填土……前不久,在濟南市鋼城區(qū)顏莊街道柳橋峪村,新婚夫婦田慶雷和尚萍萍來到村里的“喜事林”,種下6棵寓意“興旺發(fā)達、生活幸福”的油杏樹。統(tǒng)一劃定場地、統(tǒng)一提供樹苗、統(tǒng)一實行管護,通過打造“喜事林”,柳橋峪村積極倡導“家有喜事就栽樹”的文明新風尚,積極遏制婚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
近年來,山東各地通過創(chuàng)新移風易俗形式,廣泛開展“摒棄婚喪陋習、深化移風易俗”文明實踐專項行動,引導廣大群眾革除婚禮陋俗,倡樹婚事新辦、婚事簡辦的新時代文明風尚。“新時代文明實踐結婚禮堂”“文明迎親隊”“集體婚禮”等一系列婚俗改革創(chuàng)新舉措不斷涌現(xiàn)。
在青島,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結婚禮堂”。“我們本來就想舉辦一場簡單而有意義的婚禮,‘新時代文明實踐結婚禮堂’正好滿足了我們的愿望。禮堂那邊會根據(jù)新人需求布置現(xiàn)場,還有文明實踐婚慶志愿服務隊提供策劃、主持、現(xiàn)場服務、文藝演出等志愿服務,省心省力又省錢。”周長東和妻子是青島市首對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結婚禮堂”舉辦儀式的新人,說起兩年前的新式婚禮,他至今記憶猶新。
主動對接新人需求,免費為他們舉辦婚禮儀式,提供“婚紗攝影+禮堂儀式+酒店餐飲”一條龍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結婚禮堂”通過整合激活各類資源,破除大操大辦、奢侈浪費的不良習氣。如今,青島已建成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結婚禮堂”118處,為630余對新人舉辦了具有紀念意義的新式婚禮。
推動婚俗改革,文明實踐志愿者正在成為重要力量。在日照市嵐山區(qū)安東衛(wèi)街道,頭戴小紅帽、身著紅馬甲的文明迎親隊伍,已經(jīng)成為婚禮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新人一到,由村“兩委”成員和村民志愿者組成的文明迎親隊,就會敲鑼打鼓引領著新人回家,既喜氣洋洋,又破除了結婚講排場、爭面子、鬧婚等不良風氣,讓婚禮變得更溫馨、更文明。
“‘有了迎親隊,結婚不受罪’,群眾的點贊是對‘文明迎親’做法最大的肯定。”嵐山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主任張玉娜說。目前,全區(qū)已成立“文明迎親隊”434支,招募文明迎親志愿者2749人,并統(tǒng)一配備了服裝、鑼鼓、彩帶、隊旗等,全程義務為群眾提供文明迎親服務。
淄博市高青縣黑里寨鎮(zhèn)啟航村村主任的兒子結婚,婚禮前一天,家里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村紅白理事會成員。在婚禮上,村紅白理事會成員既忙前忙后,又兼任“監(jiān)督員”,時刻提醒要文明辦婚禮,不能搞低俗婚鬧。
推進婚俗改革,黨員干部要作表率。面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婚禮陋俗,啟航村“兩委”班子決定帶頭“破面子”,按照《紅白理事會章程》《紅白事標準》,在村里宣傳欄顯著位置,公布了6名紅白理事會成員的姓名、聯(lián)系電話及監(jiān)督電話。“軟規(guī)定”產(chǎn)生了“硬約束”,大操大辦之風就這樣被剎住了。
利用景區(qū)、景點和文化廣場等打造婚慶服務基地,統(tǒng)一舉辦縣鎮(zhèn)級集體婚禮;設置“文明實踐銀行”,依據(jù)紅事操辦規(guī)模、席面標準等設置積分,作為評選“文明家庭”重要依據(jù)……推進婚姻領域移風易俗,山東既有剛性約束和軟性教育,也善用巧勁,邊改革邊探索,合情合理引導,推動形成新時代社會文明新風尚。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