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擬在中心城區(qū)建設2000張養(yǎng)老家庭照護床位
中新網北京6月28日電 (記者 杜燕)今年,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制定了“我為群眾辦實事”31項重點任務清單,。據介紹,,今年底前,北京將全市開展養(yǎng)老助餐服務體系試點建設,,完成發(fā)展1000個養(yǎng)老助餐點任務,,同時在中心城區(qū)建設2000張家庭照護床位,在農村地區(qū)示范建設200個農村鄰里互助養(yǎng)老服務點,。
這是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委員,、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今天介紹的。他表示,,近年來,,北京社會保障網越來越牢,基層多元治理基礎越來越穩(wěn),,響應群眾訴求越來越快,。今年,該局聚焦相關業(yè)務領域服務對象所急所憂所盼,,將群眾關注度高、獲得感強的項目列入辦實事項目,,制定了“我為群眾辦實事”31項重點任務清單,。
31項重點任務清單中,“保障基本民生需求”類17項,、“深化放管服改革便民利民”類5項,、“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類8項、“接訴即辦”類1項,,推動各項政策有效落實,,切實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推動一批民生實事落地見效,。目前已完成的實事任務有9項,其他事項都在按時限有序推進并取得階段性進展,。
亮清單辦實事,,讓群眾不再“兩頭跑”
李紅兵表示,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持續(xù)推進一批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把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實事真正辦實辦好,。
比如,,殘疾人“兩項補貼”實現跨省通辦,,幫助非京籍殘疾人就近就便申請補貼。外地戶籍居民在北京市申請辦理殘疾人兩項補貼時,,從提交申請到收到結果,,全部流程將控制在16個工作日內,真正實現了所有在京殘疾人“辦理補貼不出市,,一門申請共辦理”,,做到了馬上辦、就近辦,、異地辦,,讓距離、戶籍不再成為障礙,。
再比如,,查詢婚姻登記檔案、補辦結婚證不用再兩頭跑,。市民可在全市16區(qū)婚姻登記機關查詢本人婚姻檔案信息,,所得信息與檔案館查詢所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相關業(yè)務時可申請對市,、區(qū)兩級檔案館館藏的婚姻登記檔案數字化原文信息和目錄信息進行共享,,省去了群眾先跑檔案館,再跑民政局的奔波查檔環(huán)節(jié),。據統計,,自6月9日共享服務正式上線實施以來,16個婚姻登記處共有231人次通過系統完成了240件檔案信息的檢索,、查閱和復制打印,。
31項重點任務在有序推進中,能辦的馬上辦,、能改的抓緊改,,都取得了不同程度進展。例如,,“六一”前夕開通了北京市統一的12345未成年人保護熱線,,截至6月24日共受理涉及未成年人保護和權益維護個案63件,主要涉及未成年人監(jiān)護照料,、收養(yǎng),、落戶、申領救助福利補貼等方面,;今年以來已幫助30名長期滯留受助人員尋親返鄉(xiāng),;養(yǎng)老服務方面,目前已完成養(yǎng)老助餐點建設878個,、新備案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驛站84個,,已建成100個農村鄰里互助養(yǎng)老服務點,、500個養(yǎng)老家庭照護床位;組織53家市級社會組織為“回天地區(qū)”提供社區(qū)治理,、物業(yè)服務,、心理健康等方面社會組織服務;已建成25家基層慈善站點,,累計募集互助資金74.5萬元,,開展慈善捐贈、志愿服務等活動40余次,,惠及3400余人次,,等等。
踐承諾見實效,,給百姓一顆“定心丸”
李紅兵表示,,將進一步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走深走實,切實解決一批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使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北京就部分辦實事內容做出公開承諾:
1.年底前面向北京市戶籍60周歲及以上的城鄉(xiāng)困難家庭老年人家庭,完成2000戶以上適老化改造工作,。
2.在全市開展養(yǎng)老助餐服務體系試點建設,,完成發(fā)展1000個養(yǎng)老助餐點任務。
3.在中心城區(qū)建設2000張家庭照護床位,,在農村地區(qū)示范建設200個農村鄰里互助養(yǎng)老服務點。
4.年底前建成32個“社區(qū)之家”規(guī)范化試點,,提供小區(qū)停車,、老年餐桌、幼小托管等反映普遍,、緊缺型的社區(qū)服務項目,,打造一批“服務有資源、共建有機制,、運行有規(guī)范,、激勵有保障、居民有獲得”的示范點,。
5.年底前建成100個社區(qū)服務空間開放式試點,,提升社區(qū)服務環(huán)境品質,在社區(qū)設置“綜合窗口”,,培育“全能社工”,,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優(yōu)質服務,。
6.在全市街道(鄉(xiāng)鎮(zhèn))新建100個基層社會心理服務中心,同步發(fā)揮已建成122家社會心理服務站點作用,,為轄區(qū)居民提供健康知識宣傳普及,、心理疏導、情緒調節(jié)等專業(yè)心理服務,。
7.在全市建設30家基層慈善站點,,搭建集宣傳、捐贈,、幫扶,、活動、服務于一體的公益慈善平臺,,讓公益慈善走進百姓生活,。
8.在全市民政行政審批和婚姻登記辦事窗口提供“午間不間斷”“早晚彈性辦”“周六不打烊”延時服務,解決群眾“上班時間沒空辦事,,下班時間沒處辦事”的矛盾,。
9.簡化社會組織審批辦事流程,堅持減證明,、減材料,、減時限、減環(huán)節(jié),、減跑動和增信息公開的“五減一增”舉措,,持續(xù)優(yōu)化窗口服務,社會組織各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100%,。
10.為社會組織提供免費的離任審計,、注銷清算審計服務。
11.推進一批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實現“喪葬補貼申辦”“困境家庭服務對象入住養(yǎng)老機構補助申請”全程網辦,,實現社會組織等級評估、慈善組織認定,、印章備案管理的網上申請,,為群眾辦事提供便利服務。
李紅兵強調,,將抓緊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各項重點任務如期高效完成,,確保以上承諾落到實處,做到需求由群眾提出,、過程由群眾監(jiān)督,、成效由群眾評價,做出經得起檢驗的實績,,在民生領域重點工作和群眾“急難愁盼”的突出問題上,,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完)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