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路上的“堅守者”
——訪2018年度全國“100名最美志愿者”胡衛(wèi)明
8月份,超級臺風“利奇馬”登陸浙江,給相關鄉(xiāng)鎮(zhèn)村落帶來了一些損失。當記者聯系胡衛(wèi)明時,他正和志愿隊的隊員們爭分奪秒地忙著搶險救災、災后重建等工作,根本就顧不上家里和廠里,導致自家家里和廠里的相關物品沒有及時轉移,造成了一些損失。他就是大家眼中的好人,浙江省仙居縣仙居義工服務隊隊長——胡衛(wèi)明。30多年來,他一直行走在志愿服務的路上,舍棄小家顧大家,熱情地為村民排憂解難。
大家眼中的“熱心人”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潮涌大江南北。那時候,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浙江省仙居縣的小村子也不例外,很多年輕人為了生計外出務工,留在家里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需要照顧和解決的問題也很多。知道留守老人們有什么困難的時候,胡衛(wèi)明都會主動上門去幫忙,洗衣服、搞衛(wèi)生……不怕臟、不怕累;村里的老屋翻修、土路改造、小學課桌凳重修的大事小事,胡衛(wèi)明一股腦兒地包了下來,志愿為村里的建設做小工、扛水泥、抬砂石、砌磚頭、壘墻頭;有孩子因貧輟學,他就想方設法地籌措學費、生活費。漸漸地,有更多的人來找他幫忙,對他也越來越信任。那時,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盡自己所能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因為我小的時候,家里生活很拮據,那時,附近的村民經常給我送吃的,大家互助互愛。”這種鄰里之間的關愛氛圍,讓胡衛(wèi)明至今感動不已,也更堅定了他將志愿服務進行到底的想法。
他還專門制作了“聯系卡”,方便村民們遇到困難時找他。
2003年,仙居縣萍溪村有位村民突發(fā)胃穿孔,情況危急,知道消息后,胡衛(wèi)明立刻聯系車輛和人員把他送到了醫(yī)院。就醫(yī)后,“還好送得早,晚個十幾分鐘就救不回來了”,醫(yī)生的一句話讓他和隊員們至今還有很大的觸動。十幾分鐘時間就能挽救一條珍貴的生命,這給胡衛(wèi)明帶來了深刻的思考,也讓他對志愿服務有了更加清晰成熟的認識。
家人眼中的“傻子”
胡衛(wèi)明以前做木工,一年收入不過幾千元,家境也不太好。他的愛人在廠里做小工,幫著做點小工藝品,半年下來,也就存下700來元。當時,胡衛(wèi)明卻拿著這筆錢,幫村里做了29個敬老愛老宣傳欄。那時候,他愛人就和他急,說那是她半年的收入,連給孩子買蘋果都舍不得,而胡衛(wèi)明卻將這錢全部給別人用了。
一開始,大家都不能理解,說他傻。他愛人也時常埋怨他。但是,胡衛(wèi)明一直都沒有放棄志愿服務這項事業(yè)。他思忖著,與其向他們解釋,還不如腳踏實地去做,做這件事不是為了讓別人理解而去做的,而是遵循內心想法去幫助他人。
一位獨居老人的贍養(yǎng)問題引起了一場風波。這位老人雖然育有3個兒子2個女兒,但誰都不愿贍養(yǎng)他。胡衛(wèi)明知道情況后就去做老人兒女的思想工作。剛去的時候,他們都說胡衛(wèi)明多管閑事,吃飽了撐的,管別人的家事。后來經過胡衛(wèi)明不斷的上門講道理,老人的生活照顧問題最終得以解決。老人兒女還很感激胡衛(wèi)明不厭其煩的調解。
后來,身邊幾位和他熟識的老同學也加入了他的隊伍,自發(fā)和他一起為村里的老人們服務。慢慢地,點滴匯成江河大海,他們有了青年志愿服務隊、有了萍溪村志愿服務隊,有了現在的仙居縣義工服務隊,而胡衛(wèi)明也自然而然地成為這些志愿服務隊的領頭羊。
脫貧攻堅路上的“堅守者”
“脫貧攻堅的難度在基層、在農村,脫貧攻堅的力度和強度要放的地方也應該在基層、在農村。”做了30來年的志愿服務,胡衛(wèi)明深有體會。他所帶領的志愿服務隊伍的隊員大多來自農村,十分了解農村,開展的服務也是最接近基層的,最滿足村民的需求。
平常,胡衛(wèi)明帶著志愿者一方面深入基層,進行大規(guī)模走村入戶,宣傳上級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政策信息,改變大家固有的老思想;另一方面積極主動抓住致富機會,做好榜樣作用,帶動大家一起脫貧。
“村子里有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小孩在家孤苦伶仃。我們雖然能在生活上幫助他們,卻不能代替他們的孩子、父母來彌補感情上的空缺。”于是,他就在想,有沒有什么辦法或有什么商機,既能解決大家的經濟困境,又能讓大家不用外出。后來,胡衛(wèi)明就想到了仙居的特產楊梅。他們有山地,楊梅有市場。說干就干。胡衛(wèi)明帶頭承包了村里的120畝楊梅,并動員村民們一起承包。當地政府為了鼓勵他們種楊梅,還開展了一系列的培訓,給予了一些優(yōu)惠政策。趁此東風,胡衛(wèi)明組織村民往這方面去做。
他還在志愿者隊伍內部成立了農業(yè)科技組,邀請了農業(yè)專家來村里講課,傳授楊梅種植、畜禽養(yǎng)殖的管理技術。而且建立科技傳播站,購買電視機、VCD、科學管理書籍,為村民播放農業(yè)科教片。一有空余時間,他還利用黑板報、教科片、實地指導等形式,手把手地向村民們傳授剪枝、病蟲防治等技術。在胡衛(wèi)明的帶動下,楊梅給村民增加了不少收入,鄰村也發(fā)展了1000多畝楊梅。
“我覺得自己有點能力,就不能忘記別人,盡可能地幫助別人。我們志愿服務隊還要擔當起脫貧攻堅的排頭兵的任務。”胡衛(wèi)明說。
其實一開始做志愿服務時,周邊會有人質疑,認為他們只是做做樣子。但胡衛(wèi)明踏實做事的風格,讓這種聲音幾乎沒有了,只要提起胡衛(wèi)明的名字,鄰里街坊無不豎起大拇指點贊。人們也更多地開始關注他們的志愿服務內容,有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加入他們。胡衛(wèi)明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100名最美志愿者”之一。
不論外界的聲音如何,胡衛(wèi)明篤定地認為這是一項要做一輩子的事,要堅定地走好腳下的路。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